• 12阅读
  • 0回复

民情恳谈贴民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22
第4版(要闻)
专栏:“三个代表”在基层

  民情恳谈贴民心
本报记者 张帆
“今年雹子下得厉害,我家7亩烤烟,本儿能收回来就不错了,收购的时候,乡里能不能在价格上照顾点儿?”“收购时讲关系的情况我们一直不满意,整顿好几回,也不见效,烟站的作风要来个大转变!”“村里的路该整整了,一颠一簸的,没等到烟站,烟叶早就散了。”
  这是8月15日下午记者在云南省嵩明县杨桥乡“民情恳谈会”上看到的场景。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发言的是该乡黑营盘村12位民意和村民代表,坐在他们对面埋头记录的是乡长和乡司法所、林业站、土管所、烤烟站的干部。从今年4月以来,黑营盘村已是第三次举办这种面对面的民情恳谈会了,今天的主题是烤烟收购及中、后期管理。
  杨桥乡党委书记任有贵介绍说,“民情恳谈会”制度是在“三个代表”学教活动进入复查阶段,根据部分村委会的经验总结出来的,目的是巩固学教成果,进一步转变干部作风。民情恳谈会分村、乡两个层次展开。每个双月的10日为民情恳谈日,12个村召开恳谈会,邀请村民代表、民意代表、县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乡领导、站所的负责人分成12个组会同村两委成员参加恳谈。乡民情恳谈日定在每周二的赶街天,乡上设有恳谈室,乡党委、人大、政府领导轮流坐班,接待群众前来座谈交流。
  村民们很欢迎民情恳谈这种方式,黑营盘村的赵国能说,用水、征地、村务公开、社会治安、集镇建设都是村民们关心的热点、难点,以往要解决这些问题,得一趟趟往乡上跑,遇到人不在,又得重来。
  在龙街村的村口,记者碰上了正为集镇公路清淤的村支书毕建坤。毕建坤告诉记者,从早上9点干到下午3点,已经拉走了十多车的淤泥。“过去这条路,一下雨总是泥泞不堪,6月那次的恳谈会,群众意见特别大。今天村里干部全部出动,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除了还村民一条干净整洁的公路外,6月那次的恳谈会还解决了一个大问题——成立生态养殖协会。龙街村是嵩明县有名的养殖基地,年土鸡存栏数10万只、猪3000多头、肉牛600多头,但由于缺乏市场中介,销售渠道不畅,群众心里着急上火。在县乡的支持下,龙街生态养殖协会很快就挂牌了,并申报了肉牛集转育肥示范场建设项目,引进资金600万元,解决了村民的养殖销售难题。
  民情恳谈会刚开始的时候,村民们普遍担心恳谈会“走过场”。为了取信于民,乡党委要求干部突出一个“恳”字,面对抱怨、指责,要平心静气地听。能办的即刻办理,一时办不了的说明原因。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清责任和职能,决不允许扯皮和推塞。如今,杨桥乡出现了干部听民情、顺民意、办实事,群众信党委、信干部、心气顺的喜人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