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十六字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22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名家茶座

十六字令
李国文
  我常纳闷,有一些汉字,例如:“谗嘴”的“谗”,“懒惰”的“懒”,“贪污”的“贪”,“腐烂”的“烂”,“谄媚”的“谄”,“贪婪”的“婪”,“隐瞒”的“瞒”,“颟顸”的“顸”,“翻案”的“翻”,“狡辩”的“辩”,“欺骗”的“骗”,“反动”的“反”,“忐忑”的“忐”,“悲叹”的“叹”,“囚犯”的“犯”,“完蛋”的“完”……怎么每个字的韵母恰好都是“AN”?
  当然,这绝对是文字的一种巧合,不过,巧合得饶有兴味,若是加以分类,将这些消极现象的汉字,适当组合,那么,谗、懒、贪、烂,正好是贪污犯堕落的全过程,谄、婪、瞒、顸,便是他腐败行为的各种表现,翻、辩、骗、反,则是他垂死挣扎的诸多抗拒手段,而到了忐、叹、犯、完,摘掉乌纱,换穿囚衣,威风不再,蒙垢受辱,轻则铁窗度日,重则小命玩完的时候,他也就真的完了。
  由谗而懒,由懒而贪,由贪而烂,是这些年来许多坐到被告席里的罪犯,最终付出身家性命的共同经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今天,并不提倡清教徒,也不再鼓励以穷为荣,但是过度地消费,而且大量挥霍公款,一张嘴成了永远填不满的欲壑,这种大吃二喝,浪费国帑的腐败现象,是应该受到谴责的。老百姓常说的“吃坏了党风吃坏了胃”的顺口溜,就是对这些吃喝干部的讽刺。老实说,胃坏有药可治,而思想作风、道德品质、革命意志、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坏了,也就是“烂”了,便不可救药。因为拿了手软,吃了嘴短,世界上从来也不会有免费午餐的。
  据《明史》,海瑞“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母寿,市肉二斤矣。’”他在官署,平常不见荤腥,员司咸以为苦。只是逢年过节,海瑞才自掏腰包,着家人购只鸡斤肉,与下属共餐同乐。海瑞,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的清官,除去他的耿介正直,清廉自洁,嫉恶如仇,不畏强暴外,也和他这种甘于粗茶淡饭、不事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性有关。
  生活简朴,适度饮食,节制欲望,保持庄重,是为人之道,也是防止贪污堕落的最好防腐剂。凡是奢侈浪费、狂欢享乐、疯狂纵欲、追求声色者,十之八九,都是政治上的腐败分子,经济上的贪污分子。一个放肆于贪欲享受、纵情于饮宴快乐、追逐于珍馐异馔、沉醉于酒池肉林的干部,要想做到海瑞那样刚正不阿、廉洁奉公、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这以“AN”为韵母的《十六字令》,第一个“谗”字,岂不应慎之又慎乎?(配图:孙以增)(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