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韩国 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竞争能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3
第7版(国际)
专栏:入世经验谈

  韩国
  调整产业结构 提高竞争能力
  本报驻韩国记者 王林昌
  韩国抓住机遇,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的替代和升级,使经济得到高速增长。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实施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奠定了韩国经济腾飞和工业现代化基础,这一过程对我们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韩国走过了一条“经济腾飞”的道路,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追求的模式。韩国模式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失时机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这是韩国1967年4月加入关贸总协定(GATT)后采取的重大措施,入关造就了韩国经济高速增长,也使它经历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目前,它正努力摆脱经济困境,力争今年恢复景气。
  在谈到GATT对韩国经济影响的时候,韩国对外经济政策研究院政策研究室室长、经济学博士崔洛均说,GATT所具有的自由贸易精神及相关规则极大地刺激了韩国增加出口的积极性,广阔的国际活动舞台和相当宽松的金融、投资、贸易和技术市场为韩国的出口导向提供了诸多方便条件。加入GATT初期,韩国政府从本国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当时国内的廉价劳动力和纺织工业的优势,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将国际市场的原材料加工成适销对路的产品后推向国际市场,使轻纺工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成为出口的主力,为韩国的资本和技术积累创造了条件。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石油危机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衰退,贸易保护主义不断抬头,冲击多边贸易体制,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国家,尤其是韩国的轻纺出口受到巨大影响。此时,积累了一定资本,且具有一批技术力量和经营管理人才的韩国,则将重点产业不失时机地逐步转到资本密集型的汽车、造船、石化、钢铁和机械制造等产业上,构筑了能够在国际竞争中立足的骨干出口行业。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现,高科技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受到重视。于是,韩国政府在坚持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加速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转化,使得汽车、电子产品和半导体成为韩国的主要工业。韩国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80年代初期实施的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奠定了韩国经济腾飞和工业现代化的基础,也创造了出口高速增长的先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大幅度增加,由1975年的594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5569美元。
  但是,1997年发生的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地打击了韩国的经济,使曾经创造过“汉江奇迹”的“韩国经济模式”受到了最严峻的挑战。既然韩国加入了GATT,后来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成员,为什么未能幸免于难?崔洛均认为,韩国在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的过程中,尽管取得了高速成长,但由于生产资料产业的落后,造成了过分依靠进口原材料的产业结构,而以大型的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没有适应海外市场的不断变化,以借贷为主的盲目扩大经营方式,使金融结构弱不禁风,高成本低效益的经济结构使得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下降,终于导致了这场金融危机。他说,入关、入世将封闭的经济体制变得更为开放,给韩国带来发展机遇,但也有挑战,不能认为入关、入世后自然会解决一切问题,也不能出了问题归罪于入关、入世。他强调,加入WTO引发了韩国1997年金融危机的说法并不符合实际。如果韩国不加入WTO,不仅不能避免金融危机,其经济状况将比今天还坏。
  崔洛均认为,韩国地域狭小,资源相对贫乏,资本不足,经济基础薄弱,经济要繁荣,除了走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的道路外,别无它途。但当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的时候,国内的经济政策也必须及时地进行调整。金大中政府正是吸取了金融危机的教训,在摆脱金融危机的严重威胁之后,立即进行“金融、企业、劳动力市场和公共部门”的改革,特别是在企业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把通过提高企业的效益进而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作为产业政策的中心环节,并通过取消财阀间以及财阀企业间的债务担保、控制财阀企业的过大贷款、进行产业交换建立核心企业以及降低负债比率等手段对产业结构进行重组。在崔洛均看来,金大中政府对企业结构调整的核心不是数量上的增减而是重在质量上的提高。在谈到大企业集团的作用的时候,崔洛均说,韩国的财阀曾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但它所造成的弊端也是引发韩国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韩国经济所需要的不是财阀,而是管理健全、实行透明经营和有坚实基础的大企业。
  自韩国政府确立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以来,世界已经经历了40年的变迁。但韩国这种出口导向型的战略至今没有根本改变。韩国仍然把扩大出口作为本国经济的生命线,并以此指导自己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替代。在加入GATT之后的年代里所成长起来的一大批大企业,如现代、三星、LG、SK等都在国际竞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这些大企业在经过改革和重组之后,其核心产业仍然是韩国出口贸易的龙头。
  2000年,韩国外贸进出口总额达3330亿美元,居世
  界第十三位,其中出口1726亿美元。当年,仅三星电子一家的出口额就达186亿美元,几乎占整个韩国出口贸易额的11%,数字相当可观。但崔洛均认为,如今韩国大部分产业技术依然停留在加工组装型的一般技术的运用上,高尖端技术和高知识密集技术领域依然处于依靠进口或进口替代的初级阶段。为了在新世纪获得新动力,韩国必须扩大科研开发的经费,支持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集中力量发展尖端风险企业,加大基础和应用科学的研究,力争在通讯信息、生命科学和纳米技术等产业领域有所突破,在21世纪初的10年之内成为世界前10位的知识经济强国。(本报汉城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