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今日新煤城——安徽淮北市创建文明城市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23
第4版(要闻)
专栏:

  今日新煤城
——安徽淮北市创建文明城市见闻
本报记者 蔡小伟
  走进位于安徽北部的煤城淮北市,只见宽阔的街道干干净净,路边的花坛和绿化带花红草绿、赏心悦目,气势恢宏的城市雕塑装点着街道和广场。
  人们不会想到,这个秀丽的城市10年前还是一个“天上布满尘埃,地上流淌泥水”的黑煤城。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新煤城,成了190万淮北人民的迫切愿望。近年来,该市党委、政府几任班子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开展了“创建文明城市,建设锦绣家园”的大行动。
  素质第一 治城先育人
  淮北的淮海路是一条主干道。几年前,这条街上的路灯常常残缺不全,这不是电力部门的疏忽,而是有人把灯当成了投掷的靶子。洪山路菜市场是个卫生死角,治理了许多年没有见效,原因是当地居民已习惯在此倒垃圾。这使市领导意识到:治城要先“治”人。于是,“感悟文明、理解文明、实践文明”被作为口号提了出来。在这个口号的推动下,淮北各种形式的读书会、帮教小组遍布机关、矿山、农村;300多个市民学校覆盖全市;各种文明条约深入社区和家庭,市民的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在清晨登相山锻炼的人群中,流传着义务修路人陈平生的故事。陈平生从电信行业退休后经常登相山锻炼,发现连接相山九个山峰的小路坎坷不平,一些游人探着身子、攀着岩石而过,十分危险。2000年底,他带着干粮和水,自备了铁锤、凿子、推车等工具,开始义务筑路。他每天清晨4时上山,晚上7时下山,苦干一年多后,终于在九个山峰间铺好了一条路。
  在陈平生的带动下,一支自发为相山“整容”的队伍活跃起来。他们有机关干部、教师、退休人员甚至下岗工人,每天在锻炼的时候带着铁丝或纸袋,顺手将地上的树叶、纸屑和小石块集中起来,放进垃圾箱。
  现在的淮北,市区路灯被随意打碎,窨井盖被偷走的事已经没有了。大街上的公共设施如IC卡电话、自动柜员机、邮箱、垃圾箱等常年无一例人为损坏。节假日摆在广场上的鲜花、纸伞、吉祥物等等装饰品,虽无专人看管,却无一遗失。
  以人为本 安居在淮北
  告别计划经济之初,淮北市临街店铺、骑路小摊遍布街巷,垃圾遍地。针对脏乱差的实际,市委、市政府号召打一场治理整顿之战:取缔街头摊点、大搞环境卫生、创建优良秩序。
  必须把爱护市容与保持繁荣有机结合起来,市委、市政府按照“百米服务圈”的标准,把主次干道上的流动摊点引导到居民区,在全市53个社区重新规划设立了110个早餐摊点群,又加大投资,在马路经济较为集中的地方兴建超市、小商品市场、步行街和菜市场,既保证了城市的干净整洁,又方便了市民生活。
  “创建文明城市是为了190万淮北人生活美满、幸福”,市委书记王邦杰深有感触地说。针对市区街道拥挤、缺少绿地和广场的状况,市委、市政府投资和多方筹措资金近10亿元,于2002年6月,开始实施扩建和改造城市设施的系列工程:新建和改造14条道路,兴建相王广场等6个城市广场和濉河公园、雕塑园、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开拓唐宋一条街、商业步行街等。这些工程的实施将有力地推动淮北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外交流。
  诚实守信 兴业好环境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淮北市各级部门承诺:不让一个客商在淮北“感到遗憾”。烈山区1998年制订了面向所有客商的规范、公平、双赢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并以承诺的方式固定下来,同时许诺“围墙以外的事由政府包办”。北京中博陶瓷入驻烈山区之前,该区曾许诺协调500万元启动资金,实行每千瓦时0.35元的电价。进驻工业园后,情况发生了变化,资金紧张,电价上涨。但区委、区政府信守诺言,多次召开协调会,一分不少地解决了启动资金,还自己贴钱协调供电局提供了内供电。优良的诚信度、优惠的政策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使烈山相继引来了台湾伯鸿、浙江横店东磁、温州金泰尔等规模企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