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银幕红星五十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23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银幕红星五十年
明振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这亲切熟悉的歌声唤起多少人的美好回忆;这歌声也是一种象征,是八一厂厂徽造型的声音表达。伴随着闪耀的军徽和嘹亮的军歌,八一厂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
  八一电影制片厂是全军唯一的电影制片厂,也是全国电影制片厂中门类最为齐全的、拍摄片种类型最多的综合电影制片厂。半个世纪前,从全军各部队选调来京的年轻军人和海外调来的电影专业人员,作为军队电影事业的首批建设者,怀着满腔热情,用镐头和汗水在北京市六里桥莲花池畔的高粱地上动手建厂。1952年8月1日定名为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解放军电影制片厂,1956年1月1日改称为八一电影制片厂。
  历史的银幕,记载了八一厂电影作品的闪光足迹。1952年,八一厂摄制了第一部军事教育片《河川进攻》。同年10月,八一厂组建了第一支战地摄影队,奔赴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拍摄了《钢铁运输线》等战争纪录片。1955年,八一厂摄制了第一部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的故事片《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从此,八一厂形成了军事教育片、纪录片和故事片三片并举的格局。
  50年来,八一厂共摄制故事片200多部,《战斗里成长》、《柳堡的故事》、《英雄虎胆》、《永不消逝的电波》、《回民支队》、《海鹰》、《战上海》、《林海雪原》、《东进序曲》、《哥俩好》、《野火春风斗古城》及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等都是家喻户晓的名片。1974年还是春寒料峭时,八一厂摄制了彩色故事片《闪闪的红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八一厂的故事片创作生产出现了新的生机,先后拍摄了《归心似箭》、《风雨下钟山》、《四渡赤水》、《索伦河谷的枪声》、《中国革命之歌》、《巍巍昆仑》等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影片。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以来,八一厂在革命战争历史巨片的摄制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大决战》、《大转折》、《大进军》等系列影片相继完成。这些影片以丰富多彩的电影画面全景式地反映了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的宏大进程,以其恢弘气势、巨大篇幅和丰富内容创造了中国影坛之最,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及社会各界充分肯定和赞誉,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题材电影画廊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其中《大决战》在1995年为纪念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暨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举办的“中国电影世纪奖”评选活动中荣获“中国电影90年优秀影片奖”。在拍摄军委、总部交付的解放战争系列大片的同时,八一厂也拍摄了《天边有一簇圣火》、《中国霸王花》、《弹道无痕》、《士兵的荣誉》、《冲出亚马逊》等一批深受欢迎的现实军事题材影片。50年来,八一厂还制作完成了近800部军事教育片,拍摄了一批优秀的美术片、外国译制片和环幕片。
  八一厂于1980年开始电视剧的创作生产,继第一部电视剧《考场》之后,相继摄制了40多部300余集电视剧,其中一些较为优秀的作品,如:《血战万源》、《梁士英》、《兵哥兵妹》、《中原突围》、《走向喜马拉雅》等电视剧和电视专题片《使命》、《彭德怀》、《永恒的雕像》等,分别荣获国家电视剧多种奖项。
  八一厂始终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培育造就了一批享誉中外、卓有成就的电影艺术家以及一批优秀的编、导、演、摄、录、制等各类艺术、技术专业人员。如:著名编剧黄宗江、徐怀中、陆柱国、史超、王军、李平分等;著名导演王苹、严寄洲、李俊、蔡继渭、杨光远、韦廉、翟俊杰等;著名演员田华、王心刚、王晓棠、张泉、高保成、陶玉玲、李炎、古月、岳红、宋春丽、卢奇等。此外,八一厂的摄影、美术、录音、化妆、服装、道具等门类在全国同行中属于一流,烟火和传统特技被誉为军事影片“专业户”,在电影界颇有影响。
  八一厂半个世纪的历程,一直得到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总部的亲切关怀,沐浴着党的阳光雨露。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军队的电影事业,非常关心八一厂的建设和发展。八一厂的筹建工作是在周恩来同志亲自关怀下进行的。建厂以来,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先后亲临八一厂指导工作;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和杨尚昆、李富春、谢觉哉、郭沫若等领导同志多次审看八一厂摄制的各类影片,有的还多次视察八一厂,对八一厂做了许多重要指示,给予热情鼓励,提出殷切希望。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八一厂多部影片题写片名。尤其令人难忘的是,1996年6月10日,江泽民同志亲临八一厂视察,亲切接见各级领导干部和影视创作生产人员代表,发表重要讲话,并欣然为八一厂题词。1997年3月28日,江泽民同志又亲自出席革命战争历史巨片《大转折》首映式。长期以来,总部首长和中央、国家机关及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对八一厂的创作生产和建设发展十分关心,及时帮助解决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八一厂前进的每步足迹、每项成就都离不开部队指战员和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所有这一切,都是激励八一厂全体同志团结奋进的强大动力。
  对人而言有五十知天命的说法,对八一厂而言,50正年轻。面对未来的召唤,八一厂的前景必将更加辉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