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永恒的青春——沉痛悼念管桦老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24
第8版(大地·副刊)
专栏:心香一瓣

永恒的青春
——沉痛悼念管桦老师 
东方鹤
  怎么也想不到,前些时还身板硬朗、精神矍铄、总带着宽厚微笑的管桦老师,竟撒手人寰,突然离去。以至管老的外甥女在电话的另端,以沉痛的声音重复两遍,我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放下电话,我再也抑制不住喷涌的悲痛,伏案痛哭起来……整个下午,眼圈难干,神智恍惚,心头像蒙上块浓重的乌云,什么也不想干,眼前总在闪现管老那宽厚、仁慈的笑容。
  知道管老的名字,还是在读小学的时候,语文课本里《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激动了我好久,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他作词的《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快乐的节日》等歌曲,给了我深刻的教育和无尽的快乐;从田野里长大的我最爱唱、爱听《我们的田野》。1994年年底才得以如愿。
  那时,我已调到前国防部长张爱萍老将军办公室工作。适逢张老八十五华诞临近。尽管有关文件规定,老同志八十岁后,组织上可以为之庆寿。但由于张老素来不主张为自己做包括祝寿在内的各种事情,所以此前的几个生日都没有像样地过。我作为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很想为他的八十五岁生日暨参加革命七十周年做点事情。于是就计划把这值得庆贺的日子通报给与他交往密切的书画艺术家,以求得丰富这一佳节的色彩。
  管老“文诗书画,四美俱臻”,曾是张老创办的神剑文学艺术学会的顾问,管老的夫人李婉曾在国防工会参与筹办神剑学会工作。也正因此,我率先拜访了他们,汇报了我背着张老实施的这一设想。万没想到,他们二位对此设想大加赞赏,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同时对张老为国防科技事业的巨大贡献和崇高人品,表示了由衷的钦敬。更没想到的是翌日上午,便接到管老夫人的电话,说管老为张老书写了首贺诗,要我去取。还有什么能比求人办事很快得到复音并圆满兑现落实更令人激动的呢!更何况这是向大师巨人所求啊!管老的诗,写在整张宣纸上。工整而有力的书写,透出了他雄厚的功力和认真。尤令我感动的是,管老的这首贺诗及书法作品,发表在张老寿辰头天的《北京晚报》和当天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这不正是许多人的心中所愿和意中所求吗?从应诺到行动,从回音到发表,这哪有一位古稀老人的迹象啊?分明是一位八路军战士的行动!由此,我进一步认定这是一位正直、豪爽、博学、多才、善解人意又极为认真负责的贤长者、好老师。
  事后不长时间,我理所当然地去拜谢他。他和他的夫人又一次对我的上一举措和工作给予了肯定,并对报刊上发表的我的几篇习作,给予了热情的鼓励。临别前,还特地把我带到他的画室,要赠送我幅墨竹,并指着挂满半壁墙的书画作品说:“你自己挑吧,喜欢哪幅就拿哪幅?”管老对竹,情有独钟。最终,还是管老亲自为我选了幅“巨竹红梅”,并在上面题写道:“在广阔的云彩下,田野之间与流泉之旁,风姿飘逸”。
  我知道这幅诗画蕴含着管老对我的厚爱和深情。每每看到它,我心中总升腾起温暖和激情。
  今年春季的一天,几位部队作家谈论起崇慕的地方老作家。自然而然又不约而同地把话题集中到管老身上,并一致表示想见一见他的愿望。5月初,我把这一信息报告给管老。正忙着编辑自己画集的管老说:“想见我还不容易吗?我也想见见他们,从年轻同志身上是能学到不少东西的。”管老放下了手中的活儿,会见了这几位作家,并向他们赠送了刚刚出版的散文集,还给每人一本他的儿童文学作品选,特别强调说:“这是送给你们的孩子的。”管老问清各人孩子的姓名,亲笔在扉页上写道:×××小朋友留念。大家无不感动。不少同志当场背诵了儿时学唱的管老的歌词和诗。大家深感管老的作品已经影响了几代人,并坚信将继续影响下去。大家约定金秋时节再去拜望管老。可没想到这竟是最后的诀别。
  管老没有走!就像管老散文中描写的翠竹那样:“你牢固地植根于生身的大地,并且以你永恒的青春,使大地充满生命的绿色。”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