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找准突破口 广辟生财路 西藏确保农牧民增加收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25
第1版(要闻)
专栏:在“三个代表”指引下

找准突破口 广辟生财路
西藏确保农牧民增加收入
  编辑点评
  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按照“三个代表”要求,紧紧抓住农牧民增收这个事关发展稳定的大问题,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农业科学技术,采用各种先进的生产手段,不断开辟生财增收门路,使农牧民们的钱袋子逐渐鼓起来,生活得到改善。这是了不起的成绩。西藏条件比较艰苦,增收的困难较多,但只要坚持不懈地认真抓下去,西藏农牧民的生活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本报拉萨8月24日电 记者刘亮明报道:在辽阔的雪域高原上采访,无论是繁华喧腾的城市,还是偏远宁静的乡村,记者听到最多的是如何为农牧民增收的话题,视野中最感人的是为农牧民增收忙碌着的身影。确保农牧民收入增加,是西藏从自治区领导到乡村干部如今最上心、最用力的工作。
  近些年,西藏农牧民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但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增收比较缓慢。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确定全区农牧民今年人均纯收入的目标是比去年增长11.6%,达到1568元。自治区党委书记郭金龙,常务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热地,政府主席列确等领导一再强调,为农牧民增收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具体行动,也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问题。真情所至,众心所归,许许多多为农牧民生财增收的路子正在西藏高原上开辟出来。
  在林芝地区波密县扎木镇,藏胞布恰娃养了5头西米塔尔奶牛,年可增收2万多元;而藏胞边巴四朗建苗圃10亩,年收入已超过20万元。从发展奶牛、藏猪、藏鸡等特色种养业上,林芝地区改变了传统的青稞、小麦、荞麦“老三样”种植结构,找到了为农牧民增收的突破口。去年林芝地区农牧民的人均纯收入已达到2104元,比上年增长8.78%。拉萨市充分发挥首府城市辐射带动力强的优势,通过帮助县乡招商引资兴办实体、引导农牧民发展多种经营等形式调整农业结构。市内堆龙德庆县东嘎镇去年通过合作、合资等形式引资近千万元,兴办康达汽车城、东嘎水泥制品厂等企业,吸纳200多名剩余劳力,全镇人均收入达到2063元。
  自治区积极推行科技教育培训制度,大力推广科学种田示范,使农牧民们切身感受到“科技生财”的威力。日喀则地区白朗县杜琼乡藏胞希罗过去不信科学信老天,每年连口粮都产不够。近两年,在科技人员教育指导下,他种植优良品种,使用化肥、农药、抗旱技术。去年产粮3万多公斤,人均收入增长近一倍,达到2500元。希罗信服了这样的道理:“科学才是真财神。”
  西藏自治区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契机,积极引导组织农牧民参加重点工程建设,广辟生财之路。山南地区贡嘎县去年劳务输出近8200人,创收2200多万元。自治区交通、水利、电力等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向农牧民敞开大门,最大限度地为他们增加现金收入提供机会。去年仅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中就为农牧民累计增收8200多万元。去年全区从事多种经营的人数超过70万,创收11亿多元,其中劳务输出24万多人次,创收达近2亿元;今年上半年多种经营创收已达近6亿元,同比增长近10%,其中劳务输出已超过19万人次,创收1.1亿多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