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诚信是最大的效益——武汉市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发展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25
第1版(要闻)
专栏:

诚信是最大的效益
——武汉市汉正街小商品市场发展纪实
罗盘 梁晓莹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之一,占地2.56平方公里,经营着10余万种琳琅满目的大、小商品,每天迎来送往15万各地客商,年销售额逾160亿元,年上缴利税近1.6亿元。
  这里是全国商业战线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面旗帜,顾客满意率达99.6%;连续多年被湖北省和武汉市授予“购物放心街”、“信得过市场”等荣誉称号;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到此视察。
  这里就是以小商品批发闻名全国的武汉市硚口区汉正街小商品市场。以诚经商,以德兴市,汉正街不断发展壮大。汉正街管委会主任李淳毅说,诚信经营是汉正街长远发展的灵魂,汉正街今日的繁荣正是对“诚信”二字的一个注解。
  欲兴市,先育人
  汉正街是早期改革开放的窗口之一。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汉正街的影响已经辐射到了全国各地,成为华中地区举足轻重的商品集散地。
  然而,90年代末,伴随着汉正街的红火,“一日鞋”、假冒名牌烟酒等产品乘虚而入,影响了汉正街的声誉。2000年4月,汉正街管委会对68家经营牛仔裤的服装店进行了抽查,发现近1/3商品是“水货”。“水货”引发了汉正街市场的萧条。据中国市场学会调查,2000年汉正街市场在全国小商品市场的排名从10年前的第一位降至第八位,市场信誉度明显下降。
  汉正街市场的萧条引起了硚口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他们立即组织班子,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对汉正街进行了全盘摸底清查。调查中发现,汉正街存在着三大问题:一是只注重规模扩张,忽略了对产品品质的监控,给了“水货”产品以可乘之机;二是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人的素质建设,许多人法制意识淡薄,对知识产权保护等市场经济基本常识知之甚少;三是缺少创新意识,仍局限于传统的前店后坊式经营,大市场、大流通无从谈起,阻碍了汉正街的发展。
  严酷的现实让汉正街人开始了冷静的反思。2000年11月,硚口区委、区政府组织了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经济学家、市场专家前来为汉正街市场把脉巡诊。专家们指出,“汉正街市场存在的三大问题,其核心是人的思想建设、文化建设明显滞后,诚信意识淡薄。”硚口区委领导班子表示:“欲兴市,先育人。在汉正街业主中开展诚信教育迫在眉睫。”由此,一场以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为核心的“诚信工程”拉开帷幕。
  多方联动,重塑诚信
  诚信教育从何入手?硚口区委、区政府在摸底调查中发现,汉正街业主文化程度普遍偏低,13000名摊主中,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竟占到77.6%。于是,他们以提高经营者的素质为突破口,用先进文化武装人的头脑,以此打造诚信根基。2001年7月,硚口区投资100多万元开设了全国第一家个体经营户文明学校,对经营户进行现代商业道德、市场营销管理、基本法律常识等系统培训。曾经卖过假烟酒的摊主陈向东,是第一批接受培训的学员之一,尽管生意很忙,但他一堂课都没落,整整作了三大本笔记。他在读书笔记中写道:“街兴我荣,街衰我耻。汉正街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再也不能给她抹黑了。”截至目前,已有9000多经营户接受了文明学校的培训。
  在教育业主的行动中,汉正街十分注意树立正面典型。硚口区领导说,共产党员中的先进典型,就是先进文化的集中代表。为此,他们在汉正街小商品市场设立了“共产党员摊位”,25名共产党员挂牌经营,成为市场里25面鲜艳的旗帜。2001年5月,慕名而来的石家庄客户王秀英第一次来汉正街订货,在苏凤珊的“共产党员摊位”上买了2万多元的服装,包装完毕后却不知如何托运。苏凤珊得知后二话不说,把门面的事托付给同伴,随即乘出租车赶往武昌站帮她办理托运。王秀英感激地说:“共产党员的摊位到底不一样啊!”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共产党员摊位”的示范下,经营户们形成了比服务、比信誉的良好风尚,5500余人先后受到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表彰。与此同时,汉正街管委会从历史的矿藏中挖掘传统文化精髓。在寸土寸金的汉正街,硚口区专门辟出占地400多平方米的地盘兴建汉正街博物馆,让人们从中感悟汉正街悠久商业文化的灵魂。并在市场竖立了4尊巨型雕像,向人们诠释从古到今“诚实守信”的意义。
  今年初,汉正街1万多经营户在“致武汉市民的公开信”中庄严承诺:“诚信经商,假一罚十”。为此,他们组织开展了“购物放心卡”活动,放心卡上详细记载货名、型号、保修期、投诉电话等事项,建立跟踪服务一条龙机制,投诉电话24小时开通,并承诺所有来电48小时内必须给客户满意的答复。宜昌客商胡文波去年腊月二十三从小五金一条街购回1000多只三通管件,回去后发现型号有误,摊主李有朋接到电话后顾不上过小年的习惯,连夜赶往宜昌。在汉正街管委会,记者巧遇来自贵州的客户茅云生,他告诉记者,不久前他在办理一宗3万元的商务汇款时,将金额误写为30万元,汉正街享通百货业主郑大雄随即通知银行退款,为此他专程给管委会送来锦旗:“诚信又回汉正街”。
  资料显示,两年来,汉正街的投诉率每年递减21.5%。
  诚信推动“二次创业”
  诚信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汉正街人气开始回升。每天凌晨,汉口沿江大道的停车场停满了全国各地客商的车辆。2001年,汉正街销售总额达180亿元,总税收达1.0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1.5%和32.3%。汉正街又火起来了。武汉大学教授周运清在总结“汉正街现象”时一语中的:“汉正街是个谜,繁华是它的谜面,诚信才是它的谜底。”
  尝到甜头的汉正街并不满足,开始全面推进上档升级,进行“第二次创业”。硚口区委、区政府积极推进环境创新,为诚信经营营造市场发展的良好氛围。他们先后斥资15亿元对汉正街市场布局进行调整,把原先分散杂乱的市场按区域和功能划分为服装、家电、建材等12个专业市场,加以大规模整治和改造;汉正街投资1000多万元建立了大型电子商务中心,对辖区内各大专业市场实行计算机管理,用电子化、信息化打造现代商业平台,提高核心竞争力。经营户们也学会借助现代化手段进行市场营销管理。太阳艺社、海之梦等一大批商家用互联网获取商业信息,并在互联网上建立了自己的主页,进行网上交易。汉正街新一代业主陈永镒说,信息化突破了地域限制,诚信的地位更重要了。
  品牌是诚信的重要载体,缺少正规品牌,“诚信”必然大打折扣。今年5月,汉正街组织了庞大的招商团到香港招商引资,向海内外全面推介汉正街。硚口区还在国外申请了“汉正街”的中英文商标注册。今年上半年,硚口区工商局已经接受了600多起商标申请。硚口区领导说,“汉正街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和商业文化优势,硚口区将倾全区之力,外塑汉正街形象,内强汉正街品质,把汉正街推向全国,推向世界。”
  汉正街不断提升市场功能,已由单一的购物中心向旅游、娱乐、休闲、餐饮、服务等多功能延伸。“武汉一日游”必到之地——汉正街,以它独特的商贸景观、风土人情成了国内外朋友了解中国、了解武汉的一个窗口。汉正街管委会主任李淳毅兴奋地告诉记者,汉正街将以“诚信教育工程”为契机,全面实现电子化、信息化、现代化,建成一个多元化的现代商城,古老的汉正街将以全新的面貌屹立在长江、汉水之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