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中国围棋期待腾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3
第8版(体育)
专栏:

  中国围棋期待腾飞
本报记者 李长云
日前在韩国汉城进行的第六届LG杯世界围棋棋王战两场半决赛,成了韩国棋手的对抗赛。结果,曹薰铉九段和刘昌赫九段分别击败李昌镐九段和李世石三段,会师决赛。这样,在去年举行的所有围棋世界大赛的冠军都被韩国人夺走。
  而曹薰铉和刘昌赫两人进入决赛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此前两人均已获得过三星杯、春兰杯、应氏杯和富士通杯冠军,惟独只有LG杯是两人均未问鼎过的,如果谁夺冠就将实现世界棋坛的首个“大满冠”。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围棋改革搞得轰轰烈烈,去年的俱乐部联赛不仅国内高手全部参赛,而且还引来韩国四大天王中的刘昌赫和徐奉洙等世界超一流棋手加盟。但令人费解的是,国内围棋环境如此之好,中国棋手在应氏杯、三国擂台赛、春兰杯、富士通杯和LG杯等五大战役中却全军覆没。
  缺乏顶尖棋手
  中国棋手在国际大赛上为何接连受挫?“中国围棋缺乏尖子棋手”——此言出自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之口,可谓切中要害。
  多年来,中国围棋界始终走不出一两位代表人物“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怪圈,而国人又总是把希望寄托在那一两个人身上,结果常常是他们一有闪失,便一无所获。而韩国则有三四位世界顶尖棋手,世界大赛发挥很稳定,常常有“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意外惊喜。
  中国围棋自从实行职业化的俱乐部联赛后,应该说中国棋手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客观地讲,在技术上却还没有实质性的突破,具备夺取世界冠军实力的顶尖棋手可谓凤毛麟角。
  对此,陈祖德感慨地说:“尽管常昊、周鹤洋等年轻棋手已经具备了夺取世界冠军的实力,但总是不能取得实质性的突破,说明他们在技术上还有欠缺,功底还不够深。以前中国棋手依靠集体攻关,曾经取得过很大突破,但近一两年有所削弱,今后还要多加强棋手间的交流和研究机制。我想通过集思广益,再加上棋手自身锲而不舍的发奋努力,常昊等人夺取世界冠军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切忌浮躁心态
  面对中国棋手近来在国际大赛上表现欠佳的现状,中国棋院副院长王汝南说:“当前常赢我们的对手,许多原是我们的手下败将,应该说我们并不完全输在技术上,很大程度上还是输在心理和敬业精神上。”
  目前中国棋手在国内的生存环境很好,无形中使得棋手普遍存在浮躁心态,“小富即安”的得意也不鲜见,对棋的钻研大不如从前。而日本、韩国的棋手一旦走上职业棋手这条路,就没有别的出路可言,所以他们下棋很执着。
  中国棋院院长陈祖德感慨地说,中国棋手的学习和训练条件是世界上最好的,日本和韩国都比不上。韩国围棋“四大天王”都被吸引到中国围棋联赛中来,说明我们的围棋联赛办得很成功。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多的比赛,如果国际比赛成绩总不理想,国内围棋的这种大好形势也很难维持下去。他希望中国棋手要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学习国外棋手的敬业精神,多拿世界冠军回报社会的关爱。
  中国的围棋环境如此之好,却始终培养不出最好的棋手,这自然要从自身多找原因。虽然常昊等年轻棋手进步神速,并一一将马晓春、刘小光等年长一代棋手的冠军头衔夺取,但客观地讲,他们的功底还远没有完全压倒马晓春、刘小光等棋手。曹薰铉、小林光一等棋手都50岁开外了,还一直奋斗在第一线上,而且成绩还相当不错。所以说,无论从中国围棋的大局,还是以他们的年龄、素质等方面看,马晓春、刘小光等棋手远不到卸担子的时候。现在需要重新唤起他们对中国围棋的历史责任感,勉励他们增强信心,用加倍的努力迎接新的挑战,因为常昊等年轻棋手还未完全成熟起来,还需要他们再送上一程,并一同形成中国围棋的竞争机制。
  常昊等人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虽在国内外大赛上崭露头角,但从棋力和大赛经验上都与曹薰铉、李昌镐等世界顶尖棋手有一定的差距。有赶超世界顶尖棋手的决心,还要看今后努力的程度如何。如果对自己要求严格一些,也许这一天会早些到来。稍微松懈,便可能一事无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