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一对“比翼鸟”两个好代表——记人大代表郑连元、李梅英夫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3
第9版(要闻)
专栏:走近人大代表

  一对“比翼鸟”两个好代表
——记人大代表郑连元、李梅英夫妇
吴绍良 顾吉林
江苏省惟一少数民族乡高邮市菱塘回族乡有一对伉俪:妻子李梅英,回族,扬州市第四届人大代表;丈夫郑连元,汉族,高邮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近年来,从这个“代表之家”里,传诵出了许多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和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动人故事。
  高邮市菱塘回族乡,20世纪80年代仍然没有甩掉穷帽子。1985年,郑连元东拼西凑6000元,办起了“曙光电缆厂”,立志要让乡亲们摆脱贫困。10多年来,在妻子李梅英的支持下,郑连元带领全体员工奋力开拓,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如今菱塘回族乡成了远近闻名的“电缆之乡”。得益于工业的发展,当地回、汉人民的生活水平一天一个样。曙光电缆厂被国家民委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郑连元本人也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表彰。
  1998年,夫妻俩相继当选为县、市人大代表,他们的人生有了新起点、新目标。郑连元说:“以前我为七八百人当家,现在要为成千上万人忙活,责任重大啊!”李梅英说:“这么多穆斯林同胞选我做他们的代言人,我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
  菱塘回族乡与安徽省天长市接壤。天长市境内散居着不少与菱塘回胞同宗同祖的穆斯林后代。每逢宗教活动日,他们都要来菱塘清真寺做“礼拜”。可两地由于有天菱大河的阻隔,交通不便。若是雨雪天,群众来回更加困难。郑连元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番调查思索后,他在人代会上提出了在天菱河上兴建大桥的建议,希望作为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振兴民族地区经济的实事来落实。妻子李梅英也在当年扬州市人代会上与其他代表联名提出了同样的建议。这两项建议得到了高邮市和扬州市两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在中央和省、市有关方面支持下,迅速筹集资金组织实施。一年后,总投资2700万元的天(长)高(邮)公路大桥如期竣工。这座桥被群众誉为党与人民的“连心桥”、回汉两族人民的“友谊桥”。
  李梅英总是利用各种场合宣传人大制度,听取选民意见。身为少数民族同胞的代言人,李梅英考虑最多的是切实为群众鼓与呼。针对穆斯林原有活动场所狭小、偏僻的问题,她提出了改扩建穆斯林活动场所的建议。现在,华东地区最大的清真寺已落户菱塘回族乡集镇。随着回族人口迅猛增长,菱塘回族乡原有教育设施已不能满足回民子弟求学的需要,李梅英便领头提出相关建议。有关部门特事特办,设施一流的回民幼儿园已经交付使用,回民初级中学改建工程正着手实施……李梅英当代表4年来共提出了6件有影响的建议和意见,大多数得到落实。她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一片赤诚之心,履行着一位人民代表的职责。
  “同堂共话国兴事,万语千言代表情。”郑连元和李梅英这对“比翼鸟”,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称颂。(附图片)
  图为郑连元、李梅英所提建议之一——菱塘回民幼儿园已落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