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环境与前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25
第8版(大地·美术)
专栏:艺坛走笔

环境与前提
张立国
  艺术不仅仅是人类思想、情感和精神的载体,它还是生产力物化后的形态和外在方面设计的依据。在未来,艺术将会最大限度地成为生活本身,艺术的社会化将是21世纪必然的趋势。尽管在新世纪艺术将扮演着同科学技术同样重要的角色,但要认识到这一点则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我们常常听到人们抱怨:哪座建筑设计的不好,哪个雕塑、哪个环境设计的不行。这根本不是几个建筑几个景观的问题。这是长久无视文化艺术的结果。轻视文化艺术必将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我们的建筑师、艺术家、设计艺术家,不论是民族的、现代的、后现代的、结构的、解构的……都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表现出艺术上的营养不良,因为我们长期以来未能为自己营造一个充满艺术气息的环境。
  当代社会文化内含着深刻的矛盾。一方面我们深深地感到生活的环境中缺少深刻的文化,一切都是快餐式的粗俗,没有品位。另一方面,我们又直觉到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将发生震撼人心的重大变革,将延伸到人类精神领域深层次的文化正在形成。新的“时代感”将促成对艺术与科学的全新判断。在我看来,时代感无论对科学还是艺术都是一个标准。
  当我得知奥本海默说,“爱因斯坦的工作无可救药地落在时代后面”,我心中十分难过,对这个我从青少年时代就喜欢的人物任何批评都使我感到难过,因为他的深刻的洞察力、创造力和简捷的语言是无与伦比的,他对统一的自然律的伟大的追求令人赞叹!然而在这个无限的宇宙中,任何事物、理论都不是永恒的,这是宇宙的本质决定的。当代艺术家放弃了经典式的美与和谐,是有其理由的。近百年来的大量的艺术杰作证实了人类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
  宇宙、自然、人类都在经历着“向多重性、暂时性和复杂性发展的根本性的变化”。这使我们感到表现人类的艺术手段还相当贫乏。在我们认定的种种艺术方式之外,还有许多方式和可能。在放弃我们头脑中已成系统的种种关于艺术的观念时,我们会发现比原来的现实真实得多的情境更需要我们去展现。
  中国传统文化将有利于调理人类文明,以利于人类健康的发展。我们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同近代科学相抵触的因素,在接受新的观念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惊异地发现祖先所创造的灿烂的文化中新的价值,才能对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人类进入21世纪时,中国传统文化又将要现辉煌,我们传统文化中整体的自然观将对当代科学、当化文化起着不容忽视的深远的影响。它将把人类文明从席卷全球的单一的模式趋向中调理出来,同时也调理了自己,使自己融合到人类新的文明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