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8-26
第3版(国际)
专栏:

为了更美好的未来
本报记者 罗春华
  8月26日,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在南非约翰内斯堡拉开序幕。这是自1992年联合国环发大会以来关于环境和发展的又一次盛会。在这次会议上,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健康的环境再一次成为全世界关注的话题。
  经济的发展依赖于生态环境,人类的生存与生命的延续同样离不开生态环境,这是常人都明白的道理。在英语中,经济学(Economics)和生态学(Ecol-ogy)这两个单词中的“ECO”部分源于希腊语中的“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发展经济、合理使用自然资源与保护生态环境本应同举并重。但是,上个世纪,在环境与发展方面,人类走过的却是一条相互背离的道路。从物质的角度看,世界正变得越来越好,从生态的角度看,环境正变得越来越糟。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曾经取得过这样巨大的物质进步,也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对生态环境造成过那样巨大的破坏。
  根据联合国发布的统计资料,在过去的10年中,人类失去了9400万公顷的森林,今后每年预计还会有1460万公顷的森林将从地球上消失;由于乱砍滥伐,全世界已有近1/4的土地变成了荒漠,100多个国家的10亿人口受到了荒漠化的威胁。目前,800多个物种已经灭绝,11000多个物种濒临灭绝;40%的人面临用水短缺;每年有300万人死于空气污染造成的疾病……
  过去50年的发展见证了技术的进步和物质的繁荣,也见证了因生态系统退化给人类带来的痛苦和损失。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估计,环境的恶化使全球可预防疾病的发病率增加了25%。过去的10年,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类带来的损失高达6080亿美元,相当于此前40年的总和。作为发展的伴生物,污染、臭氧层空洞、水土流失、厄尔尼诺、海平面升高、全球气候变暖等令人不安的现象伴随着人类走过了20世纪,又伴随着人类跨入了21世纪,成为新世纪的难题。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曾说:“如果你的肝功能正常,你就会忘记你还有肝脏。”人类对传统增长方式反思,正是源于世界环境的日趋脆弱及恶化。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一书,它引起的大争论使人们意识到单纯追求产量和产值增长的资源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1987年,世界与环境发展委员会发布了布伦特兰报告,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做了界定:即“是能够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危及下一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的发展”。1992年,在地球问题首脑大会上,这一理论得到了世界各国的认同。用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话来说,“这是世界为世界设立的目标”。
  应该说,让世界经济回复到可持续增长的轨道上来,这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在环发大会10年后的今天,这仍然是一个现实而迫切的问题,因为保护措施远不尽如人意,世界所用资源量仍然远远超出生态系统的承受能力,其中发达国家人均能源使用量几乎为发展中国家的10倍,但是来自发达国家的官方援助过去10年间却在减少。另一方面,全球仍有13亿贫困人口依赖脆弱的自然资源为生。今年6月,安南秘书长致信八国集团首脑,再次提醒他们勿忘千年首脑大会减贫的承诺,兑现蒙特雷发展筹资会议上承诺追加的500亿美元官方援助发展资金,并希望他们在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上能有令人振奋的表现。
  人类同居一个星球,分享同一片星空,无论来自地球的哪一个角落,都肩负着缔造美好生活、保护自然环境的重大责任。祖先给我们留下了璀璨的文明,也留下了气象万千的大自然,我们不应该把一个“千疮百孔”的地球留给子孙后代。这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的会标是由地球、一只飞翔的小鸟和两株曲线优美的植物组成的画面,它表达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愿望。尽管保护环境是一件奢侈的事情,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面临着艰难的挑战,但人类得到的回报将是子孙后代的美好未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