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真情暖万家——北京呼家楼液化气供应站纪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4
第1版(要闻)
专栏:

  真情暖万家
——北京呼家楼液化气供应站纪事
本报记者 赖仁琼
位于北京朝阳区向军北里居民楼群中的呼家楼液化气供应站毫不起眼,但自1986年以来,这个只有20多名职工的小站却先后获得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优秀质量管理小组、全国先进班组、全国职业道德十佳单位、北京市青年文明号、北京市模范集体等近百个荣誉称号。在为用户更换液化气这一看似简单的劳动中,职工们夏顶烈日,冬冒严寒,以热情、真诚、文明、周到的服务赢得了群众的赞扬。
  “辛苦我一人,方便千万家”
  呼家楼液化气站担负着1.8万多户居民的液化气销售、灶具维修,服务范围覆盖25平方公里。无论是在站里换气还是为用户送气上门,职工们都在这平凡的岗位上辛勤劳作,默默奉献。
  用户到呼家楼换气,会受到亲人般的接待:若是年老体弱者,职工会帮他卸下空瓶、装上重瓶;若是中年人,职工便唱收唱付,加快办理;若是残疾人,职工会代办手续,并对其格外照顾;碰上用户怀疑漏气,职工便协助挑选钢瓶并当面试漏,使用户放心。即使个别用户有情绪,职工们也能以热对冷,文明礼貌,让用户满意而归。职工们时时处处为用户着想,他们在站里准备了洗手盆、打气筒、饮用水,用户累了可以坐下歇歇脚,渴了可以喝口水,一切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自然、方便。
  按摩师刘国强一家三口都是盲人。1988年搬到朝阳区甜水园后,第一次与妻子推着小车到呼家楼液化气站换气,不长的一段路却摸索着走了一个多小时。时任站长的方国政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他将夫妇俩请进屋:“路上车多不安全,以后千万别自己来了。气用完了打个电话,我们给你送去。”打那以后,呼家楼站将管片内的孤寡、残疾用户列为义务服务对象。多少年来,职工们不仅坚持为刘国强这样的困难家庭送气,还为孤寡老人买粮、买菜、买药、安烟囱、打扫卫生。每逢节日,职工们则带上水果、糕点上这些困难家庭慰问。
  几年前,北京东城区教育局在朝阳区窦各庄新盖的一幢教师楼未通管道煤气,从各区搬来的教师们必须回到原居住地更换液化气,最远的要回丰台,来回得花4个小时。呼家楼站的职工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提出解决教师楼换气问题。第二天,几名职工便带着钢瓶和修灶工具来到窦各庄。他们不仅为教师楼的住户更换液化气瓶、检修灶具,还为教师们代办了换气的转站手续。通往窦各庄的那条路坑洼不平,一些年老体弱的教师到呼家楼站换气仍有困难,于是,职工们决定把教师楼作为定点服务对象。
  站里人少事多,职工们就利用工休时间,每周为教师楼送一次气,每季度检修一次灶具。教师们感激地说:“你们太辛苦了!”但呼家楼的职工却说:“这是我们应该做的。辛苦我一个,方便千万家嘛!”随着北京能源结构的改善,如今,管道铺到窦各庄,教师楼家家用上了天然气,但许多教师仍然心存对呼家楼液化气站的深深谢意。
  “一言一行事关首都文明”
  呼家楼站把增强全站的凝聚力作为搞好服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为建立团结、友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老站长方国政身体力行,他“以自己的一颗心去温暖全站职工的心,再以全站职工的心去温暖广大用户的心”。十几年间,新老几任站长都视职工如兄弟姐妹,大家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爱护。职工们团结一心,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使呼家楼站成为播洒文明的窗口、便民利民的典范,成为首都燃气行业的一面旗帜。
  一天深夜,值班的岳长海接到海淀蓟门桥政法大学一位用户的电话,说是白天在站上换的一罐液化气漏气,非让站上马上去人。岳长海仔细询问后告诉用户,站上只有一人值班,并向他讲解了应急办法。但过了没多久,这位用户又两次打来电话,说如果不去人他要如何如何,态度十分强硬。
  第二天早上,站长刘凤祯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带职工来到用户家。当仔细检查后发现减压器与胶管连接处的胶管老化而导致漏气时,用户十分内疚。虽然漏气不是呼家楼站的责任,但职工们并未因此责怪用户,反而耐心地向他讲解安全用气知识。几天后,《北京晚报》发表了这位用户撰写的《为用户安全不辞辛苦》的文章,真心表达了对呼家楼站的感激。
  近几年,液化气市场逐渐放开,多渠道、多种经济成份参与竞争。呼家楼站的职工主动转变观念,不断增强市场意识。他们充分利用服务优、技术精、知名度高的优势,积极开展多种经营。站里成立了金绿洲服务部,开通了热线服务电话,增加了有偿送气业务。他们还主动进入社区,开展上门安装、维修灶具、热水器的业务,不仅受到居民的欢迎,而且也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职工们在多年的服务工作中体会到:为用户提供高水平服务,除了有好的服务态度外,还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规范化管理做保障。他们把搞好制度建设作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呼家楼站职工对用户的真情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已通过制度的保证化为主动的职业行为,从而在职工与职工之间,职工与用户之间形成了团结友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首都窗口行业树立了典范。
  “一举一动展示北京风采,一言一行事关首都文明”。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呼家楼站的职工认真学习,积极行动。他们表示:要不断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范,为弘扬行业新风,为首都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