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改革前沿”新探索——对深圳市反腐保廉预防体系的剖析与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4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时政纵横

  “改革前沿”新探索
  ——对深圳市反腐保廉预防体系的剖析与思考
  本报记者 崔士鑫
  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
  “改革开放的窗口和实验场”,一直是对特区深圳的美誉。而今,深圳又担负起了新的历史使命——构筑一个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腐保廉预防体系,为中国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再“杀出一条血路”。
  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深圳寻求系统预防
  深圳的改革成就有目共睹。然而“大楼盖起、干部倒下”,却成为经济特区发展风景线上的一道阴影。最典型的莫过于曾是“特区建设功臣”的原主管城市建设的副市长王炬,深圳刚刚取得了“国际花园城市”,他就因以前的问题被“双规”。
  实际上,不只是深圳,在全国其他地方,类似的事例也不胜枚举。深圳也一直致力于反腐败斗争。据统计,去年以来,仅深圳市检察机关追缴的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就达5839.8万元、港币207.3万元。但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反腐方式,效果并不是很好。
  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转轨时期的市场经济,新旧体制的转移、接轨,难免给手握权力的干部带来各式各样的诱惑和“机会”。然而,我们的制度建设却很不配套。一个明显的事例就是国家出台的各项重大改革措施中,几乎都没有强有力的法律措施来保证预防其可能带来的腐败现象。中央和地方有关改革的文件,很少或没有防止腐败的内容。有人形象地比喻为:让他去火场,又不配“消防服”,可能火也扑灭了,人也牺牲了。
  最后的结果是,一项改革措施出台后,往往会出现严重危害、阻碍这项改革的新的腐败现象。等到惩治该项犯罪的法令颁布、执行时,其渗透、蔓延的势头已非常猖獗,许多干部已经“落水”。最终惩罚起来显得前轻后重,像是“秋后算账”,对反腐败带来了一些消极、负面的影响。更重要的是,预防腐败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即使单个改革措施注意到了防腐败问题,仍难以保证这些措施能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极有必要整体规划,构建一个完整的反腐保廉的预防体系。
  前年4月,中央领导到深圳视察时提出,让深圳在全国先行一步,“从体制、机制、制度、管理上更早地形成一套好的办法和经验。”
  这道“命题作文”出给深圳也不是偶然。经过21年的改革,深圳的市场经济发育较早,已基本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并已探索出不少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保廉的经验。在这里探索、创建一个反腐保廉预防体系,既有必要又有可能。作为改革开放的“窗口和试验场”,深圳带头研究系统预防腐败工作,为全国的改革创造一些新的经验,既是历史的呼唤,也是一个历史的责任。
  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制定了一个三五年内将整个体系建立起来的目标,并将其列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之中,专门成立了课题组进行调研。有关方案几易其稿,终于基本成型。
  管好“权、钱、人”、建起七大“关卡”——新体系全方位“狙击”腐败
  日前由深圳市委讨论通过的这一体系共包括7个机制,有人形象地称之为“七大关卡防腐败”。这七大“关卡”是:合理配置权力、健全公共财政、完善用人机制、完善廉政法规、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教育防范、强化组织保障。
  深圳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谭国箱认为,这7个方面是个有机整体,整个系统突出了一条主线:管好“权、钱、人”。7个机制中,前3个都是解决权力配置问题,涉及到社会公共权力、财政支配权力、干部人事权力;后3个则分别是法制约束机制、监督管理机制、教育防范机制,最后一项是组织保障。
  7个机制各自包含若干具体举措,便于操作。比如在完善用人机制中,就包含了健全选举制、推进公开选拔制、实行任用干部无记名投票表决制、完善干部考核制度、建立领导干部“能下”的相关制度、完善领导干部交流制度、探索党政机关干部职位分类制、建立事业单位的全员聘用制和职位管理制、实行国企产权代表委任制和公司经理聘任制、试行公务员廉政公积金等10条具体措施。
  这些措施有的是在已有措施上的拓展,有的则是全新的。如有些人一直呼吁实行党代会例会制,解决党代表“五年一举手,选完回家走”的状况,但于党章无据。这次深圳市的方案是“健全党代表活动制度”,制定党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了解、检查和监督党委及其部门工作的有关制度;市、区召开涉及重大工作部署的党委全会时,党代表列席会议发表意见等,这将大大加强党代表的监督作用,促进党内民主。
  在这个体系中,重点还有制约行政权力、狠抓行政行为的规范化。深化和推行行政组织职能编制、行政程序、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处罚、政府招标采购、政府投资行为、行政执法责任和政府内部管理等“9个法定化”工作,成为重中之重。
  此外,建立廉政测评预警机制也是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完善社会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强化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管理职能、强化对各级主要领导的监督管理、建立特种审计制度、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发展电子政府等,都是新的亮点。
  群众参与、多方借鉴——预防体系切实可行
  去年7月,深圳市和深圳商报联合举办了一次征文活动,主题为“我为建立反腐保廉预防体系献良策”。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就收到了全国各地读者各类意见、建议180多条,反腐保廉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使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深圳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但从深圳市的实际情况看,现阶段腐败易发多发的最重要的原因,是体制和机制改革仍然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腐败的“可能性空间增大”。因此,深圳市的反腐保廉体系主要是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在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上下功夫。在制定这一体系过程中,深圳一直在跟踪全国各地的有关经验和举措,特别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江苏、浙江等地的经验,可以说是集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反腐败经验之大成。
  深圳市还专门派出考察组到德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在预防体系中借鉴了许多国外的先进经验。
  从深圳实际出发,又与时俱进,是这一体系的特点。人们有理由相信,特区创立的这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反腐保廉体系,必将使“腐败的可能性空间”一步步缩小,使握有权力者对腐败行为“不能为”、“不敢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