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配套推进促高效——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系列述评之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4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配套推进促高效
——继续坚持扩大内需方针系列述评之三
  本报记者 刘韬
  2002年,我国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需要进一步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灵活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并加强这两大政策的配合,扩大政策效应。
  积极财政政策:保持连续性
  积极的财政政策对于拉动内需具有直接作用。一方面,通过增发国债可以形成政府投资;另一方面,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调节税收杠杆可以带动居民消费和企业投资需求。从1998年到2001年,我国经济一直保持7%以上的增长率,积极的财政政策功不可没。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仍需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和必要力度。
  今年,确保在建国债投资项目完工和继续建设的后续投资,是保证财政政策发挥效能的重要方面。包括长江干堤加固和移民建镇、中央储备粮库、第一批农村电网改造工程和城市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都将在今年全部建成,对其相应增加后续国债投资关系到这些项目的按期投入使用。此外,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支持西部开发已开工的重大建设项目以及第二批农村电网改造和退耕还林等项目同样需要继续安排投资。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仅可以直接促进投资增长,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将有助于改善我国目前有效供给不足的现状,从而激发居民的消费需求。据统计,我国现有工业企业技术设备中,性能较先进的仅占1/3,其中达到20世纪8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的只有13%,企业产品开发能力低下;目前世界各国约有150万种商品,我国仅有26万种,包括教育、医疗、金融等领域的许多居民急需的消费品供给严重不足。因此,今年国债资金的另一个投向重点是继续用国债资金贴息的办法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开发创新,以通过刺激供给来扩大需求。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放开一些商品的消费限制也是积极财政政策促进需求增长的重要手段。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的收入能直接提高居民的购买力,刺激消费需求。今年将适当增加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并采取措施加强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另外,像住房、旅游、汽车及各种服务方面的消费,能在生产和消费领域带动相当一部分产业的发展,所以清除对这些商品的消费障碍是激发居民尤其是高收入者消费需求的重要举措。前不久,诸如拓宽出境旅游市场、调整商品房契税征税办法和下调车购税计税价格等政策出台,就激活了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需求。
  稳健货币政策: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在实现扩大内需的目标上,积极财政政策离不开稳健货币政策的有效配合。今年仍要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要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人民银行的有关负责人近日表示,将进一步贯彻扩大内需的方针,保持货币信贷总量的适度增长。银行要在保证国债项目配套贷款的同时,增加对企业技术改造、中小企业特别是民营科技企业和农业结构调整的信贷支持。要适当扩大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农村信用社要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
  在货币政策实施的过程中,金融稳定是前提也是目标。要加强信贷管理,降低不良资产比例,防止企业逃废债务,化解金融风险。从今年开始,按国际通行做法,实行贷款质量的五级分类管理,提高金融机构资产质量和竞争力。人民银行要严控发放再贷款,并加强对商业银行的监管。此外,要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加强国家外汇储备经营管理。
  双管齐下,形成政策合力
  尽管实现经济快速健康增长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共同的目标,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政策功能、实施范围、政策重点、影响速度、作用渠道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两者适时适度地协调和配合。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是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增长的有效政策组合。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所长李晓西教授指出,财政政策对其作用的对象路径较近,资金渠道比较简单,作用比较直接,作用往往集中在若干“点”上;货币政策对其作用的对象路径较远,资金渠道比较复杂,要通过金融机构各种运作后,才能影响到企业或个人,因此,作用比较间接一些,但作用往往是整个“面”上。财政政策有助于经济结构调整,货币政策有助于总量调整。
  对于两大政策相互协调,形成合力刺激内需增长,李晓西认为,要实现政策的最佳配合,一是在扩大投资需求上,财政投资与银行信贷相配合,共同搞好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建设;二是在扩大消费需求方面,财政通过对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银行通过消费信贷,支持城乡居民的购买。此外,还需要其他形式的配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