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求“知民”不图“知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03
第9版(理论)
专栏:思想纵横

  求“知民”不图“知名”
  朱国良
  人生在世,总要有所追求。对于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来说,一事当前,是为了追求自己的知名度、扩大自己的影响,还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社情民意,努力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为社会作贡献,反映着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和境界高低,折射着一个人的人生态度和工作作风。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广大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自觉地去追求“知民”,而不图“知名”。
  知名和知民,一字之别,实质迥异,两者出发点不同,手段不同,结果也不同。追求知名者往往是为了树立个人的形象,以达到升迁或谋利的目的。追求知民者必然是着眼于决策正确,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尊重人民群众的愿望,努力地推动工作和事业。现实生活中,有一些领导干部热衷于追名逐利,沽名钓誉,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搞形式主义,树“形象工程”,结果却是劳民伤财,群众反感。也有许许多多的党员领导干部,撑开是把伞,为人遮风挡雨;俯下是头牛,为民鞠躬尽瘁。他们不靠在报刊上扬名,不愿在电视中亮相,却在百姓心目中有着良好的形象。这样的形象,来自知民度,来自对人民的需要有本账、对群众的冷暖最知情。
  毋庸讳言,在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的现代社会,一个地方要发展,需要借助必要的知名度;一个领导干部要树立威信,也需要适当地提高知名度。但知名度的“名”有美名与恶名、实名与虚名之分。把知名度建立在知民、爱民、为民的基础之上,才能获得美名与实名。真正做到了知民、爱民、为民,自然也就能获得上佳的口碑和名声。
  知民可贵,知民才会爱民。我们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胜利之本和力量源泉。党的干部“本色是工农”,切不可忘记宗旨,切不可脱离群众。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这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观点,也是极为重要的政治要求”。作为领导干部,如果贪图虚名,不知民情、不顾民意、不惜民力、不解民难,不但违背党的宗旨和“三个代表”要求,而且会导致决策失误、工作受损,危害党的形象,损害群众利益。而一个知民情、懂民意、惜民力、解民难的领导干部,肯定不搞脱离实际的高指标、虚报浮夸的假政绩,他们必然会时刻关注群众的意愿,努力反映群众的要求,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知民不易,关键在于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知民无疑是重要的,但民情民意不会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而需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去发现、去了解。俗话说:“近山知鸟音,涉水识鱼性。”要知民,一个简单而有效的办法就是走出办公室,来到百姓中,听听街谈巷议,看看田间地头,扎扎实实地进行调查研究。这就要求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不图虚名,只求实效,既“身入”,更“心入”,交些布衣朋友,搞点“微服私访”,努力地掌握第一手情况。倘若足不出户,高高在上,何来知民,怎会爱民?或者是“身入”而不“心入”,脚不沾泥,手不带草,又怎么能够了解民情民意,给群众留下好名声?
  官德只在民心里,名声自在百姓中。群众是纯朴的、实在的,他们既看领导干部说得如何,更看领导干部做得怎样。真正地知民、爱民、为民,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这样的领导干部在群众中才能有影响和威信,才能有感召力和亲和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