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不断地克服困难英勇前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5-09-11
第2版()
专栏: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青年积极分子

不断地克服困难英勇前进
司逸
在新中国,在共产党领导的国家里,出现了许多被人们称为奇迹的事情。年轻的共产党员罗木命在眼睛近乎失明的情况下,改进和创造了十多种工具,就是这些奇迹中的一件。
“不能做蛀米虫”
罗木命是汕头市地方国营机械修配厂的钳工。
一九五二年八月间,在赶制喷雾器、支援志愿军粉碎美帝国主义的细菌战时,因为电石爆炸,罗木命受了重伤。
为了治好他的伤,党把他送到医疗条件较好的地方治疗。为了照顾他的生活,行政方面又吸收他的爱人进厂工作。这些,都使他深深感动。
经过一年多的医治,他恢复了健康。但是左眼失明了,右眼也只剩下二、三成的视力。眼睛看不到,罗木命的心上压上了一块大石头。
回到离开了一年多的工厂,看到工厂扩大了,生产提高了,很多人都成了劳动模范,兴奋的情绪代替了沉重的心情,罗木命只休息了两天,就要求工作。
开始,他在办公室里给行政股长当“翻译”(当地工人讲潮州话,股长讲普通语)。但翻译的工作不多,有时一天只翻译几句话,闲得他难受。以后,他又帮着接电话,但电话也不常有,空闲的时间还是很多。干了六、七天,他想,这等于没做工作呀!坐着吃闲饭,那不行。做什么工作呢?做传达,坏人进来看不到;当图书管理员,又看不清书籍。想来想去,最熟悉的还是做喷雾器。他下定决心,要回车间当钳工去。
向行政股长提出了要求,行政股长不答应。怎么能让一个眼睛看不到的人到车间去呢。
罗木命又去找厂长。谈了工作情况,厂长告诉他:“事情不多,你就休息一下吧。”他回答:“我不能做蛀米虫”。厂长慎重考虑之后,答应了他的要求,允许他回车间做手工活和轻活。
“要像保尔一样地工作”
一到车间,重重的困难就摆在罗木命的面前。走动时,一不小心,就碰到这,碰到那,有时手脚也碰出了血;找工具,要用手摸,掉到地下,摸了半天也摸不到;干活,那困难就更不用说了。本来,油刷喷雾器喷枪的木柄,是一件简单的工作。但是,让罗木命做起来就不容易了。刷一阵,拿近右眼看一阵,费了很大力气,结果还是刷得不均匀,中间三道线还没刷到。有一次,他在一块铁板上钻孔。尽管他把眼睛睁得大大的,但是仍然看不清楚,不是钻不到,就是钻歪了,一连钻了三次,紧张得出了满身汗,还是没钻好。
走路不方便,他不怕,跌倒了可以再爬起来;用手代替眼睛,不方便,他忍住了,反正慢慢会习惯的;但是工作做不好,却使他难过起来。他想起过去在游击区时,机枪都修理过,现在,却连钻孔也钻不了。这样,怎么当一个工人呢?
回到家里,他饭也不吃,爱人也不理,蒙着头睡觉。躺在床上,他想了很多,越想越想不开,甚至想到死。躺了两天,眼睛发了炎。
党支部书记、工会主席、团支部委员和工人们都来看他,安慰他,鼓励他。党支部书记针对他的悲观失望情绪,严肃地、诚恳地告诉他:“你忘记了保尔和吴运铎的故事吗?保尔不仅双目失明,而且得了瘫痪症,但是他还想尽各种办法来为党工作,直到心脏停止跳动为止……你应该向保尔学习。”保尔、吴运铎的故事,在医院里,同志们已念给他听过,在回工厂的旅途上,支部书记也讲过,每一次都引起他无限的敬佩。现在听支部书记一说,又更加使他感到亲切。他想,保尔和吴运铎眼睛失明了,还为党做了许多工作,我却碰到困难就灰心,这不是辜负了党对我的培养吗?想到这里,罗木命感到很惭愧。
支部书记又提醒他,要记住自己的父、母、哥哥是为了什么而牺牲的。这,罗木命知道得清清楚楚:哥哥是因为参加红军游击队被敌人挖掉心肝死去的;爸爸是因为干革命被敌人枪杀的;妈妈是因为上山找红军被敌人打死的。一想起亲人们的死,罗木命恨透了国民党反动派。他猛省过来:“我这样下去,对得起为革命而牺牲的父母和哥哥吗?”
党的教育和关心,解开了罗木命思想上的大结,坚定了他参加生产的决心:“我的眼睛虽然看不到,但身体还是健康的,我要像保尔一样地工作。”
走上创造的道路
这一回,罗木命想用拼命的工作来同困难搏斗。譬如刮喷雾器的水碗,他看不清,经常刮到手,有时手也刮破了。同志们劝他不要刮,但他用棉纱抹去手上的血,继续顽强地干下去。
但是,拼命干毕竟不是好办法呀,何况这样干还不能达到定额呢。
罗木命知道,行政方面为了照顾他的眼睛不好,达不到定额也不批评他;但是他没有因为眼睛不好,而原谅自己达不到定额。他常常说:“一个人在劳动上落后了,其他方面都会落后的。”而他,过去没落过后,现在也不愿意落后。
要不落后,就得战胜眼睛看不到的困难。可是,办法在哪儿呢?
又是党给他指出了道路。党提出的“挖潜力,找窍门”的号召,像灯塔一样给他照亮了前进的道路。
白天,团支部在大会上报告了王崇伦的先进事迹,他听得入了神。晚上,他又拿出介绍王崇伦的小册子,叫他爱人一句一句地念给他听,一直到夜里十二点多才睡觉。说是睡觉,其实哪里睡得着呢。他翻来覆去的想:王崇伦开动脑筋,一年完成四年多的工作量。我的眼睛不好,更应该多开动脑筋,才能做好工作;如果我也能改进和创造工具,不就可以减少眼睛看不到的困难吗?
从此,他就开始想办法改进和创造工具。
那时候,他还是在刮水碗。他一边做,一边想,琢磨的结果,他提出一个建议:把刮刀改成像水碗那样大小,操作时,把刮刀安在小钻床上,手托着水碗,刮刀一转动,水碗就刮的光滑了。试验结果,一小时四十五分刮了一百七十二个,比一般工人用手工刮的提高工作效率三倍多。
头一次的胜利,党和同志们的鼓励,给罗木命带来了无限的力量。党把他的创造送到工人文化宫去展览,并经常教导他戒骄戒躁,依靠领导和工人来解决困难。工人们也都主动地、热情地给他以帮助。他知道怎样走上一条正确的道路:“虽然我眼睛看不到,但只要能开动脑筋,多想办法,一样能为党工作。”
战胜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创造,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罗木命这样只有二、三成视力的人来说,当然就更为困难了。尽管困难时刻纠缠着罗木命,但是罗木命并没有给困难缠倒;相反地,他战胜了困难,站住了脚跟,一步一步地前进着。
罗木命切橡胶管平均每小时只能切四十条,只及一般工人产量的百分之四十。就是对一般工人来说,用凿子来切橡胶管,也是一件吃力的工作。因此,罗木命决心要提高切橡胶管的效率。他向车间主任提出建议,在小冲床上安一把特制的刀,用机械来切橡胶管。他的建议,得到工会主席的大力支持。他就着手画图。眼睛看不到,怎样画图呢?他给自己做了一块小黑板,先画在黑板上,然后再请别人照着描在纸上。夜里,他凭着右眼的二、三成视力,在小黑板上一笔一笔地画,一次又一次地修改。熬了四、五个夜晚,终于突破头一道难关,画好了一个简单的草图。随着草图的产生,他眼球上的血丝增加了好多。
工人们看了图样,都说行得通。但是罗木命想:要制造这样一个机器,可是一件难事;就是造出来,成本也太高。怎么办呢?他想到利用废料。一个星期天,他一步一步地摸索着走向厂里的废铁堆。到铸造车间,一不小心,掉下坑里,把手脚都碰破了。工人们把他拉上来,劝他不要乱跑,回家休息去;但是他坐在地上歇了一会儿,又拐着脚走到废铁堆。在那里,他一件件地摸索,终于找到了一件合用的东西——小冲床。又一道难关被突破了。
这个机器上还需要造一把特制的刀。锻工已把刀打出来了,只是没有磨好。磨刀,在一个好眼睛的工人来说,并不困难,但对罗木命却是另一回事。别人磨刀,是把工作物夹在钳台口,用锉刀来锉。他眼睛看不到,只好反过来,把锉刀夹在钳台口,手把着工作物来磨。他一边磨,一边摸(看是否磨好了),磨出了一身汗,但他终于使钝刀变成了利刀。
就这样,罗木命战胜了重重困难,创造了切橡胶管机,把切橡胶管机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两倍。
攻下了一个堡垒,罗木命又围攻另一个堡垒。从一九五四年七月到一九五五年一月,他一共改进和创造了大小十六种工具和操作法。这些创造有大有小,但是,不论哪一件创造,都包含着罗木命的坚韧非凡的毅力。创造切橡胶管机是这样,创造锯铜管机也是这样。开始,他设计出一个用电力带动的圆锯盘,但是,因为锯盘是固定的,铜管没法拉过来,失败了。他又找人帮忙利用旧砂轮改装成手摇的锯铜管机,但是太笨重,用手摇既费力又慢,又失败了。罗木命用王崇伦克服困难创造万能工具胎的精神来鼓励自己,继续刻苦钻研。终于,在车间主任的帮助下,做成功了锯铜管机。
为了找窍门,搞好生产,罗木命坐着想,走着想,工作时间留意,休息时间也不放松,甚至吃饭时也想。有一次,正吃着饭,他忽然拿起一双筷子,比来划去,又侧着头,睁大着右眼,望着筷子出神。旁边一个女同志奇怪地问:“木命同志,你怎么边吃边玩啦?”他笑着回答:“我不是在玩,是在动脑筋哩!”原来他在想改进油刷木柄的工作,把筷子当做木柄了。他就是以这样苦心钻研的精神来战胜困难的。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底,他加入了培育他成长的共产党。他还被选为劳动模范。党的培养和人民给他的荣誉,使他具有战胜困难从事创造性劳动的更大的勇气和决心。
今年三月,参加了广东省工矿交通运输企业劳动模范代表大会后,在厂里的“合理化建议小组”的帮助下,他又创造了两件工具:一件是钻喷头机,使钻喷头(喷雾器的零件)由过去每人每天五百二十个提高到二千个;另一件是装木柄机,提高了工作效率百分之五十,还大大减轻了体力劳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