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餐桌上浪费惊人——元旦期间北京市餐馆扫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4
第11版(读者来信)
专栏:记者观察

  餐桌上浪费惊人
  ——元旦期间北京市餐馆扫描
  本报记者 李同欣
  元旦期间,记者对北京市餐饮业做了一番调查,发现不论是星级饭店、宾馆,还是街头星罗棋布、各具特色的餐馆,都一样火爆。这无疑是人们生活富裕起来的一种表现,体现了群众消费观念的改变,显示了国家“拉动内需、扩大消费”政策的成功。然而,在这些可喜景象的背后,却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餐桌上的浪费。
  在亚运村、东三环路两侧、王府井大街的一些高档饭店、宾馆里,尽管有的规定了“最低”消费1888元、3888元、5888元、8888元不等,但几乎所有的宴会厅、包房都早早地被预定了出去。餐厅的领班告诉记者:节日临近,进京“感谢”的、“慰问”的、“联络感情”的、求人办事的络绎不绝,客人的消费基本上都超出了最低标准。在某中心四楼的一个包房,记者亲眼目睹了什么叫浪费:还没有来得及收拾的餐桌上,剩下的饭菜如按客人实际结算的2600多元估价,至少还值1500元,甲鱼、龙虾、大闸蟹应有尽有,几乎没有不剩菜的餐盘。服务员解释说,点菜的时候看他们只有四五个客人,就已经提醒过,但客人还是坚持要点这么多。
  据了解,大饭店餐厅里之所以出现“剩菜”浪费现象,一是做东的出手阔绰;二是因为饭店工作人员的不良诱导。一个星级酒店餐饮部的经理道出其中“奥妙”:餐饮业的营业额,一半要靠节假日这段时间来完成,赶上元旦、春节这样的节日,店家自然不会轻易放过大好机会。因此,酒店进货时尽可能挑选珍贵的、稀有的和价高的,加上请客的一方在此期间多数要显显真情、摆摆阔气,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浪费也就难免了。一些宾馆、酒店规定服务员推销酒菜有提成,于是就出现了这边服务员尽量多向客人推销酒菜,那边外地进京人员,对大饭店的行情不了解,又怕被人看不起,便半推半就接了下来,最后造成了浪费。
  一些饭店、宾馆的经理反映,不少客人是用公款请客,花起钱来一点也不心疼。某海鲜楼老板告诉记者,他们常遇上这样一些人,不是把要吃的菜点上桌,而是把便宜的菜剔出来,结果一个餐桌上几乎把所有名贵价高的菜肴都点齐了,吃的人又不多,这样能不浪费吗?
  实际上,餐桌上的浪费远不止于此。有的客人为了追求上规格、档次,专拣贵重的名酒、洋酒点,结果因不适合自己的口味而造成浪费。
  记者在北京市广安门大街、东直门内大街等地的宾馆、饭店和一些街面上的餐馆,目睹了几个婚宴场面。在某饭店宴会厅,几十张餐桌依次排列,上面摞了一层又一层的大小餐盘。新郎的父母对记者讲,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子女,办喜事唯一能在亲戚、朋友面前“露脸”的,就是这顿饭了。为了保证筵席上不出差错、不出丑,全家人提前在这里“试吃”了一顿,专门来挑毛病。餐厅部经理对此习以为常。他说:如今,来给新人道喜的不论是亲戚、朋友,还是同事、关系单位,出手都很大方,少则二三百元,多则上千元。新人家庭不会、也不应该太小气,拿出一半礼钱用到餐桌上就了不得。据这位经理介绍,他们餐厅的婚宴每桌价格没有低于1000元的。看着道喜的客人一个个离去,看着一盘盘多有剩余的菜肴,主人也显得有些茫然:打包吧,拿回去一个月也吃不完,不打包吧,实在太浪费。最后还是一咬牙,“走吧”,一辈子不就这一次嘛!
  关于餐桌上的浪费问题,记者找了几个部门“聊了聊”。他们共同的答复是,不知道该归哪家管?粮食部门说,在京城的餐桌上,粮食浪费的现象不是主流,更多的是副食、肉类;食品管理部门的说法是,他们主要是管食品卫生,这些事应属于道德范畴。
  一些经济专家对餐桌上的浪费表示担忧。他们认为,一些地方富了,消费观念变了是好事,但决不能容忍“奢靡”、“浪费”的现象蔓延。据说,北京的餐桌每年倒掉的菜肴价值数以亿元计。春节即将来临,愿人们在充分改善生活的同时,文明消费,享受健康生活。
编后
  “民以食为天。”长期以来,吃饭问题一直格外受人关注。现如今,我国不少家庭已达到小康生活水平,这既得益于党和政府的政策,也是自己付出辛勤劳动换来的。人们富裕起来后,理所当然地要不断改善生活,但绝不能丢掉中华民族勤俭节约、勤俭自强的传统美德。至于那种用公款大搞铺张浪费的单位和个人,不仅应当受到道义的谴责,更该受到纪律的追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