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为了净化“菜篮子”——上海市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10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为了净化“菜篮子”
——上海市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纪实
本报记者 励漪 夏珺
去年4月,上海市被列入全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四个试点城市之一。一年多来,上海试点进展如何?日前,记者对上海的“菜篮子”进行了采访。
  全程监管:不再“头痛医头”
  上海市有常住人口1300万,流动人口300多万,上海的“菜篮子”可以说是超大型的。有人作过统计,上海每天要消费猪肉1000多吨、鸡蛋400多吨、水产品800多吨、蔬菜4000多吨。要保证这么多食用农产品的安全,谈何容易!
  主管农业的副市长冯国勤清楚地记得,1996年12月,他刚走上副市长的岗位才几个月,就赶上处理一起食用蔬菜集体中毒事件。一查,是钾胺磷惹的祸,赶紧查禁钾胺磷!转过年来接茬干,农委、商委、供销社、工商局、卫生局、公安局忙了个不亦乐乎。好不容易把钾胺磷制住了,1998年,又忙着查禁“瘦肉精”。这样的查禁成效不可否认,但毕竟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非治本之策。
  探求治本之策,颇费踌躇。2000年,上海开始推进农业标准化,提出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建立6大体系,即质量标准、技术推广、质量检测、质量认证、信息发布和监督执法体系,确保食用农产品安全。截至目前,上海市已颁布了9项安全卫生优质农产品地方标准和1项环境标准。
  2001年7月,上海市政府颁
  布了《上海市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暂行办法》,提出了从“源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生产环节——建立基地安全卫生“质量跟踪制”、“合格检验证明制”和“生产者承诺制”、“优质产品认可制”4项制度;流通环节——建立“市场主办者商品卫生质量安全责任制”、“市场公示制”、“市场档案可追溯制”和“优质产品推介制”4项制度。
  暂行办法的颁布,标志着上海食用农产品安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目前,全市已形成“生产基地抓、流通环节管、市场销售查、卫生部门检”的工作体系和机制。
  规范生产“源头”:细微之处看管理
  上海抓“菜篮子”,工作之细,令人叹服。有这样几个小“故事”,可以管中窥豹——
之一:给土地“体检”,不合格者退出。
为从农产品生产环境上净化“源头”,去年,上海市对57个蔬果园艺场进行环境质量检测,重点检测土壤的重金属含量、灌溉水的污染状况和空气质量等指标。结果,有4个“体检”不合格的园艺场被判退出蔬果生产领域。市食品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郑宗鹤介绍说,今年起,上海市将投入300万元,花两年时间,对全市4000多万亩基本农田进行一次“体检”,重点是蔬菜、瓜果等食用农产品生产基地,不合格者将一律退出“菜篮子”生产。
  之二:给猪建“档案”,防患于未然。
打开上海农业网站,你可以查到猪的“档案”:如每个月全市生猪的出栏数、出栏时间、出自哪个区县、农场,而且可以进行质量追溯,比如疫苗、兽药、饲料采购、防疫诊疗及药物残留等数据。有关监测部门可以根据各个猪场的出栏时间,提前半个月进行检测。目前,已有394家种猪及商品猪场的相关信息输入数据库。
  之三:奶牛规模饲养,方便安全管理。
  浦东新区的大部分地盘是原来的川沙县,是著名的“奶牛之乡”,几乎家家户户都养过奶牛。从1998年开始,新区开始抓奶牛的规模化饲养。到今年6月底,上千户农家的5000多头奶牛,都归到了33个规模化饲养场。
  记者来到曹路镇永利奶牛一场。这是由7户农民以牛入股,共同经营的。张场长介绍说,永利一场现在有80多头成年牛和50头小牛,配备了先进的挤奶设备,奶从离开牛身体的一刻起,就与空气隔绝,通过密封的管道直接进入低温的储奶罐,再通过管道对接至乳品厂上门收购的运奶车。张场长说,建这个规模场花了100万元,政府补助了60万元。
  之四:“联户小组”,联起外来菜农统一管理。
  在上海,有约9万多名来自外省市的菜农,承包了30万亩菜地。过去,这部分菜农是管理的空白。如何填补这个空白?上海发明了一种“联户制”管理,即把分散的外来菜农组成小组,让他们自己管理自己。
  来自安徽的梅玉生是8户安徽籍农户的联户组长,他们承包了浦东机场镇的30多亩菜地。他说,虽然每个农户都和村委会签订了安全使用农药责任书,但还有人抱有侥幸心理。上海买不到钾胺磷,有人回老家买了偷偷带来。他看到了,就会进行劝阻,跟他们讲,一旦被发现违禁农药,人家就不收你的菜,甚至不让你承包了,得不偿失。
  净化市场“龙头”:严把“入口”
  上海这只大“菜篮子”里,有一半产品来自外省市,这部分产品质量监控难度更大。
  上海的做法是,重点把住市场经营者准入和商品货源进出两个环节。严格经营者资质和证照审查,经营者必须与市场主办者签订进场协议。在商品货源进出环节上,要求所有货物的进出均须有购物证和建立货源台账,做到有案可查。同时,加强流通领域的安全检测,建立了28家主副食品安全检测点,初步建立了由企业“自检”、授权中介机构“委检”和行政监督机构“监检”的三级主副食品流通安全防范检测网络。今年上半年,市商委系统组织了两次较大规模的食用农产品检测,平均合格率达75%以上。
  上海市并不满足于这种“事后”的被动的检测,而是把工作做在前面,主动与兄弟省市沟通、协调。目前,上海已与河南等9个省市畜牧主管部门建立了进沪动物及产品的准运联席会议制度,还与苏、浙两省的昆山、太仓、嘉善、平湖等县市建立了农产品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把好“菜篮子”产品安全质量关。同时大力推行“订单”采购和集团采购。如利用连锁超市统一进货,统一配送,集中检测。联华超市公司的鲜鸡蛋、冷却猪肉、散养草母鸡等都是通过招标和专家评审组评标采购的,实现了优中选优,定点供应,不仅确保货源的优质、安全、卫生,而且创出了名牌,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认同“联华”的品牌。
  夜晚,徜徉在外滩,华灯初放的东方明珠塔、鳞次栉比的摩天大厦与黄浦江的粼粼波光交相辉映,美不胜收,那涛声仿佛就是上海向着国际化大都市迈进的脚步声。此情此景,令记者想起了冯国勤副市长的话:“净化‘菜篮子’,不仅关系到市民健康、农业效益和农民增收,而且关系到上海的形象和综合竞争力。我们的工作才刚刚上路,我们的压力很大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