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托起翱翔蓝天的雄鹰——记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石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12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典型

  托起翱翔蓝天的雄鹰
——记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石屏
本报记者 余清楚 廖文根
石屏,一个并未广为人知的名字,连接着的却是祖国航空事业的骄傲。一个并不伟岸的身躯,托起的却是翱翔蓝天的雄鹰。
  这个没有豪言壮语的汉子,在飞机设计的道路上一走就是46年。
  2001年6月1日,江泽民总书记来到洪都集团考察,高兴地邀请K8飞机的总设计师石屏一起在飞机前合影。总书记的关怀像一股暖流,滋润着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的心田。为了这架具有国际同类飞机先进水平的雄鹰,石屏和他的同事倾注了太多的心血。
  今天,K8系列飞机已经飞出国门,出口到多个国家,并与埃及签订了合作生产80架飞机的合同,成为我国第一个出口整机生产线和输出飞机制造技术的机种。2001年,K8飞机研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飞机设计是我最大的兴趣,也是我人生最大的快乐”
  1934年,石屏出生在江西省波阳县一个贫民家庭。石屏说:“我是靠政府提供的助学金读完了中学和大学的。”1956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学院毕业后,石屏来到新中国第一架飞机诞生的地方——南昌飞机制造厂(现洪都集团),一干就是46年。
  在近半个世纪的工作中,石屏参与和主持了安2、东风103、初教六、强五系列改型机等多种型号飞机的仿制和研制,但他最难忘的还是K8教练机的研制。高级教练机被称为培养高水平战斗机飞行员的“摇篮”,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英、法等国相继发展新一代教练机。70年代初,我国开始了教练机的研制工作。为使中国有一天能生产出世界先进水平的教练机,石屏和他的同事进行了长达10多年的教练机的知识储备和积累,将目标瞄准教练机的世界最前沿。1986年,52岁的石屏被任命为K8飞机总设计师。
  “K8飞机必须全面覆盖和模拟战斗机的各项飞行特性,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没有创新是无法实现的。”石屏的创新设计方案在当时“令人拍案叫绝”。但光有创新方案还不行,一架飞机的上天,更多的工作是一个接一个的试验。试验进行得异常艰苦。石屏记得,在进行风洞试验时,没有先进的通信工具,也没有专用的计算工具,参研人员就靠一部长途电话传递和处理数据。两边的同志24小时盯着试验过程,一个一个地通报、记录试验数据,进行手工计算,分析修改、处理着数以万计的数据。到后来,大家连做梦都在报数据。试验顺利提前完成了,石屏却瘦了一圈。
  在完成了90多项重大试验后,由中国人设计研制的K8飞机终于翱翔在祖国蓝天。
  有20多个国家的飞行员在飞过K8飞机后,都为它的性能所折服。俄罗斯特级飞行员在驾驶K8作完尾旋和一系列特技飞行动作后对石屏说:“这是我所驾驶过的世界上最好的教练机之一。”1992年,石屏又担任了JL8飞机的总设计师。苦战三年,新机的研制取得成功。它继承了K8飞机的特点,全部成品按要求选用了国产件,性能全面达到并超过了战技指标,创造了航空史上当年发图、当年制造、当年上天的奇迹。石屏说,看到国产飞机飞上蓝天,心中总是有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这种民族自豪感总在推动着自己向新的更高的目标迈进。
  “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一种强烈的使命感无时不在推动着自己”
1993年4月,石屏连续几天觉得不舒服,发着低烧。他以为扛一扛也就过去了,仍坚持早出晚归。这天,儿子下班回家,发现父亲躺在床上,盖着两床被子,床边是一滩血迹。儿子急坏了,问父亲怎么了。石屏用微弱的声音说道:“我动不了,没想到这么严重,可能是急性肺炎。”石屏由儿子搀扶着,深一脚浅一脚走到医院。他再三叮嘱儿子,生病的事不要让单位知道,免得影响工作。
  石屏说:“我很少流泪,流泪最多的是我的爱人。”看着丈夫身体一天天消瘦下去,妻子只能独自流泪。石屏也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妻子,但长期在一线的石屏却没有及时发现妻子患病的早期症状,去年9月,与石屏相濡以沫40多年的妻子永远离开了他。石屏说,他追求的事业里,有老伴未竟的心愿。只有工作,才是对自己和老伴最大的安慰。
  “虽然教练机取得了突破,但还要不断巩固,不然马上要落后。”害怕“落后”的石屏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祖国的航空事业太需要年轻的优秀科技人才了!”为使教练机研制永远站在世界的前沿,在飞机研制过程中,“培养年轻科技人才,使他们尽快成长起来”成了石屏的一个重要使命。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从石屏的身上找到了人生的坐标。K8飞机的上天,带动了一个具有奉献精神、敢于攀登世界航空科技高峰的人才团队的形成。在这个团队里,先后培养出副总设计师、室主任、学科带头人20多位。
  “我最为骄傲的还不全是K8,而是我身后这些‘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后生们,他们才是中国航空事业的未来所在。”年过七旬的石屏高兴地对记者说:“我们后继有人了。”
  “我现在依然很忙,那里还有太多没有完成的事情。”石屏说。向着更高的目标,68岁的石屏开始了新一轮的冲锋。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