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2阅读
  • 0回复

首次展示海南黎族文化的大型歌舞《达达瑟》,荣获了多项国家级大奖。眼下,正值来自椰林的《达达瑟》在京津沪穗巡回演出之际,让我们听听它的编导的心声——心儿随舞入椰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13
第12版(周末文艺)
专栏:

  首次展示海南黎族文化的大型歌舞《达达瑟》,荣获了多项国家级大奖。眼下,正值来自椰林的《达达瑟》在京津沪穗巡回演出之际,让我们听听它的编导的心声——
心儿随舞入椰乡
  蒙麓光
  当“海南热”将椰树林,整片整片地像电影大特写拉至眼前,长入心内,于是熟稔了三十个夏季里静静的白桦林隐退了。我走进了海南,走进了清澈的万泉河、神秘的五指山,走进了藏着千万个民间故事的黎村苗寨,也走“近”了我深深喜爱的椰子树。
  置身于新的文化环境,厚积薄发是真道理。此后的许多日子里,我在大海边迎日出、送夕阳,看渔夫捕鱼、渔娘织网,察海天一色、潮涨潮落。也曾于椰林间因倾听椰叶的呼吸、椰果的私语而流连忘返;在黎村苗寨,披上葵叶蓑衣、戴起斗笠,穿行于芭蕉叶掩映下的船形茅屋,你会有种找不到自己的迷惑……哦,斑斓的织锦、美丽的蜡染、古朴的舞蹈、天籁的音乐……上岛十年,椰风海韵的浸染、风土人情的滋养,给予我许多创作上的灵感与冲动。一沙一世界,一物一乾坤,心灵不时被平凡而自然的美所唤醒……1998年便有了舞蹈诗《椰·海·情》文学脚本。这次心灵与舞蹈的对话,立即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关注,省委宣传部立项为中宣部“五个一工程”重点扶持剧目。次年,由于人偶歌舞剧《鹿回头》工作的需要,我任剧组主创人员,多次到五指山市去。在前后一年多创作排练的日子里,我还是挤闲暇对《椰》剧进行多次修改:除了对椰林大海、民族风情的弘扬展示外,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对生命的感觉关爱、对文化内涵积淀的挖掘等,都更为关注与强调。那段时间里,心灵被椰文化、海文化、黎文化包围着、鼓荡着,也思索着。
  在2000年第十届全国孔雀奖舞蹈比赛中,我创作的黎族三人舞蹈《种山兰的女人》,为海南赢得建省以来全国专业舞蹈赛事的第一块金牌。这是一个带有探索性的、与我以往风格截然不同的作品,在赛后的研讨会上,专家和同行都给予较高的评价与赞扬。这份肯定,给我的创作理念带来许多新的思考,也为后来《达达瑟》的创作走向整体把握,增强了宝贵的自信。
  《达》剧整体创作风格定位是,“宏大与细腻交织,历史与生活共响,过去与现实互动”,即《达》剧必然是独具个性魅力的,严格避免重复与雷同,着力从历史、民俗、生命的层面去表现黎族文明的足迹、优秀的文化传统和蓬勃的民族精神;要把史诗般的恢弘和浪漫主义的诗情天衣无缝地糅合在舞台形象中;同时从没有装饰的生活元素里攫取诗意,偏重于意象、意境的创造,产生诗般的氛围与品格;根据现有条件,不搞大制作,不比华丽包装,尽量用简洁的舞美手段,把岛屿风情、黎族文化洗炼生动地展现于舞台;对黎族舞蹈形象的捕捉、语汇的提炼,则把握于以生活为依托,以情造舞,动机非常单纯,但发展变化却是丰富多样的。再比如在上中下的篇幅之间,出现过三次舂米的女人,似一条承上启下的珠链,在三种不同情绪的舂米节奏里,诉说着岁月的变迁……黎族有五大方言区,在与众多的黎族舞蹈音乐家商榷后,为这个黎族第一部歌舞诗取名“达达瑟”,黎语意为“非常美好”。可不是,我们获得了本次比赛中所有项目的金奖,同时也意味着新的起点开始了,让心灵随舞一起飞翔……(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