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一本有开创性的新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14
第8版(大地·读书)
专栏:序跋选

  一本有开创性的新著
  路甬祥
  李伯聪致力于工程哲学的研究达二十年之久,终于形成了系统性的专著《工程哲学引论——我造物故我在》,我为在哲学园地里绽开了一朵新花而格外高兴。
  人们普遍认为,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由许多分支学科组成的一个学科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哲学研究的对象、重点等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在古代哲学中,本体论成了重心;在近代哲学中,认识论变成了重心;而现代哲学——指十九世纪中叶后的哲学——则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一部分主要发展成为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等理论,而大体上并行发展的另一部分是标志着哲学革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只是解释世界的哲学,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的哲学。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以实践为基石的认识论,只有实践才能使主体与客体联结起来。
  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进行的改变自然界的活动就是非常复杂多样的创造性的人工过程或工程过程。因此,《工程哲学引论》一书是现代哲学体系中具有开创性的崭新著作,属于马克思所说的关于改变世界的哲学。
  在认识和改变自然中,科学、技术、工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本书提出了“三元论”的观点。在现代哲学中,虽已形成了各派林立的科学哲学和技术哲学,然而尚鲜见以《工程哲学引论》命名的专著,因而本书的问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希望在中国哲学中能出现更多的工程哲学类的著作,这样,就能使三门相邻相关的科学哲学、技术哲学和工程哲学互相呼应、紧密联系起来。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著名的“我思故我在”的论题,表明了“我”是认识的主体,而本书标新的论题是“我造物故我在”,则对应地强调了工程过程中“我”是造物的主体,而且只有有了人类成为造物的主体,才形成了人化自然界或人工自然界,才创造出了既有天然自然属性又具有人工属性的“半自在之物”。可以说,人类不仅生存在天然自然中,而且更直接地生活在人化自然界中。
  英国籍科学家、哲学家波普尔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开始转向研究本体论,其中他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引起了哲学界和科学界的热烈争论。他认为,宇宙的发展是一个倏忽进化的过程,所发生的现象可分为三个世界:世界一是物理世界;世界二是精神世界;世界三是精神产物世界,即客观知识世界。而且,这三个世界相互联系,并存在着相互作用。本书以对波普尔三个世界的理论进行评论为契机论述了“四个世界”的理论,相形之下,后者不但有了继承,而且有了发展。
  本书还提出和分析了五十多个与工程哲学相关的范畴,如计划、决策、目的、运筹、制度、操作、程序、管理、职责、标准、意志、四个世界、价值合理性、天地人合一等,正是这些构成了工程哲学的范畴系统,从而成了理论网络的重要结点。
  在完整的现代哲学体系中,应该包括着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工程论等组成部分。本书强调,科学哲学应从战略上转向工程哲学为重心,以指引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方向。
  马克思曾说过,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我希望在中华大地上,努力创造出更多的体现时代精神精华的新哲学,充分发挥中华民族的智慧,以开创中华文明新的辉煌时期。
  (本书已由大象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