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加速城市转型 发展替代产业 淮北拓宽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16
第5版(国民经济)
专栏:

  加速城市转型 发展替代产业
淮北拓宽就业领域增加就业岗位
本报讯 安徽省淮北市在资源优势逐步弱化的情况下,加快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大力发展纺织、制药、建材、化工等非煤替代产业,拓宽了就业领域,增加了就业岗位。1998年以来,已有16.2万社会劳力及下岗职工就业。
  淮北市是我国五大煤炭基地之一,长期的煤炭开采,老煤田资源逐年减少,烈山煤矿、相城煤矿等煤矿资源耗尽,已停产关井。淮北矿区已有5万矿工及家属,从原来煤炭行业中富余出来。
  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淮北市委、市政府立足于发展,并从淮北市的实际出发,确定了建设现代化工业、商贸、旅游城市的发展战略,加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为此,该市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非煤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商业、旅游和服务业等替代产业。近年先后组建了18家规模较大的纺织、印染、酿酒、制药、建材、化工等新的企业集团;并通过改革、改组、改造,盘活一大批传统产业资产,1998年以来陆续有近5万名下岗失业职工重新走上工作岗位。
  与此同时,淮北市加大政策引导、政策扶持力度,拓宽分流安置和再就业渠道。通过退二进三、退二进一,1998年以来,大约有2万多名矿工从原来煤炭行业转移到非煤产业中来,基本实现了再就业。淮北煤电公司在精干煤炭主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高岭土、矿山机械加工、矿山制药、服装、服务等非煤产业。目前已形成16个系列、400多个品种的非煤产业大军,3.2万煤矿富余人员找到了用武之地,非煤产业年销售额已达18亿元。中煤三建公司克服国家压缩煤炭基建规模带来的困难,数千名职工努力向农业、仓储和物流配送等方面拓展,上半年非施工产值达1亿多元,占企业总产值的1/3。(张丹)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