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阅读
  • 0回复

少林武魂的形象演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17
第12版(大地·文化纵横)
专栏:

  少林武魂的形象演绎
本报记者 杜英姿
少林拳是有着1500余年历史的武苑奇葩。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在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孕育出众多的流派,其中尤以少林武术举世闻名。寺以武显,武以寺名,禅宗和武术作为少林寺的两大特色,相互影响生发,造就了“禅静如水、武烈似火”的少林精神。少林拳秉承刚、柔、动、静、迫、吸、吞、吐八字,在日积月累的研练中形成高低错综,变化多端,虚实并用,刚柔相济的独特风格,少林武术文化因而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享誉海内外。
  中国对外演出公司和嵩山少林寺合作推出的大型舞台剧《少林雄风》,全部由从少林百名武僧中遴选而出的少林武僧团30余人担任演员,首次将中华武术以舞台艺术表演的形式作了全面展示,为弘扬中华武术文化进行了新的可贵的尝试。这台由李西宁导演,经过艺术构思巧妙编排的《少林雄风》,取材于嵩山少林寺的日常生活,整台节目以少林寺山门为主要背景,以春、夏、秋、冬四季景象的变换为贯穿全剧的主线,以“夏红、春绿、秋黄、冬白”的缤纷色彩装点少林武僧习武诵经、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寺庙生活。通过对少林英雄们在舞台上腾挪跳跃、生龙活虎、刚烈威猛的表演以及他们稳坐蒲团、诵经修心等一幅幅少林武功精华图的展示,使观众在欣赏节目的同时也增长了对底蕴深厚的中国佛教文化,尤其是禅武合一的少林武术文化的进一步理解。
  正如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所言,武术的内核是击技,但其中蕴涵着民族心理、历史、哲学、审美趣味,具有丰富的社会文化价值。少林武术缘起中州,最初只是一个寺院的看家本领,但发展到今天,就不仅负载着悠久的历史和盛衰起伏的传奇故事,人们更愿意将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而有代表性的部分予以关注、研究。《少林雄风》的编排,突破了历来以竞技为主要特色的武术表演的窠臼,着意于中华武术精神的挖掘。全剧以一个小和尚对少林禅武之魂的发问开始,以老和尚的回答作结,结构完整圆润,耐人寻味。中间的内容紧扣少林武术的文化内质,多层面展开,构成对这一发问的形象解答和阐释。舞美、灯光、音乐的运用,使得这台没有任何故事情节的表演张弛有度,具有艺术欣赏的价值。
  《少林雄风》自2000年首演以来,在北美演出了近百场,观众超过20万。近日,该剧在国内全面推开。山禅处处,吟唱于历经风雨的千年古刹;飞阁碑塔,长伴平和而悠长的佛教音乐。刚烈威猛、敏捷骁勇的少林功夫,浸润于东方传统文化的深幽意境,散发出令人难忘的持久魅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