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4阅读
  • 0回复

文明之花绽鹿城——包头市创建文明城市纪事(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18
第1版(要闻)
专栏:

  文明之花绽鹿城
  ——包头市创建文明城市纪事(上)
  本报记者 张强 刘成友 郅振璞
  在许多外地人的想象中,塞外的包头常和偏僻、干旱、沙漠、大风、草原等词汇联系在一起,以至于包头人到了外地,经常会遇到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问题:“你们是不是骑马上班?你们是不是住在蒙古包里?”
  “我们那里没有那么多马圈。”包头人以这样一句从容的笑答,幽默中透露出自信。
  走进今天的包头,满城花树摇曳,碧水喷泉激荡,高楼鳞次栉比,街道整洁有序。这里,政通人和,社区文明,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强劲有力。这是一座崭新的现代化城市,这是一座祖国北部的园林城市,这是一座文明气息浓郁的城市。
  半城绿树半城楼
  包头,蒙语即“包克图”,意思是有鹿的地方。300年前,这里水草丰美,鹿群出没。随着时间的变迁,鹿在“包克图”逐渐消逝了。可爱的鹿儿,对于包头人只是史书中记载着的一段美丽。然而当你如今在这座繁华热闹的都市里,不经意间便可听到呦呦鹿鸣。在包头市最大的广场银河广场,七八十只梅花鹿在草坪上或立或卧,或走或跑,吸引了众多前来散步或观光的人。天蓝地绿,人鹿和谐,一幅美不胜收的图景。
  这是包头众多城市广场的一角,是包头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缩影。在包头,像这样的大型绿化休闲广场有30个。广场上花团锦簇,色彩斑斓。占地12万平方米的银河广场,安装了大型音乐程控喷泉和激光水幕电影。当华灯初上,许许多多市民前来观看水幕电影,有歌舞音乐片,也有科普短片。人们在广场上休闲娱乐,怡然自得。
  绿色使包头成为塞上江南。包头地处祖国北部,针对自然条件较差和生态环境较为恶劣的实际,包头市坚持垂直绿化与平面绿化相结合,改善生态环境与增强观赏性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实施了大青山南麓生态治理工程、万棵大树进包头工程和草坪绿化工程。目前全市草坪面积达到400万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平方米。此外,全市各大公园实行拆墙透绿、开放管理,使市民享有的绿色更多,休闲的空间更大。徜徉在绿色的街道上、公园里、长廊中,你很容易忘记自己身处塞外。
  绿色不独包头具有,但城市中的草原只在包头才能找到。赛汗塔拉生态园位于包头市青山区和东河区之间,建设路南侧,是一处嵌入城市之中的独具大草原风情的自然景区。“赛汗塔拉”蒙古语意为“美丽的草原”,这片草原占地800多公顷,绵延起伏,园内水草肥美,环境幽雅,既有舒展的草地,也有天然的草滩。这里将被开发成为一个集旅游、生态、休闲于一体的生态园区。
  半城绿树半城楼。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包头近年来气候转好,空气质量也明显改善,大风和沙尘暴次数明显减少。美丽的景色和宜人的气候,吸引无数游人和客商走进这座城市。今年,包头市获得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范例奖,8月初,联合国人居署中低收入者与经济适用住房国际大会在这里成功召开。如今的包头,外商投资热潮不断。优美的环境陶冶人心,聚集人气,吸引投资,从外到内为包头带来巨大变化。
  文明社区大家庭
  社区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这个窗口,既折射出城市的文明程度,又反映出人的素质的高低。在包头,这样明快清新、温馨暖人的窗口很多很多,为群众营造了一个服务周到、方便舒心、安居乐业、健康向上的居住环境。这些窗口让我们看到了包头市文明创建在基层的生动实践。
  社区是创建文明城市的“细胞”工程。在这些“细胞”工程里,许多有眼光的设计师为工程献计献策,许多勤勤恳恳的操作员为工程添料修补,许多任劳任怨的清洁工为工程清道保洁。他们共同为社区建设作出了贡献。
司相瑛因病提前退休后担任了社区居委会主任。她上任后,带领居委会职工和辖区内的居民,从一点一滴抓起,从一人一事抓起,先搞绿化、美化,成立义务巡逻队,再建立社区“群众活动网络”,开展社区教育。昔日垃圾遍地、治安混乱的小区,如今变成了环境优美、邻里和睦、生气勃勃的文明社区。
社区党建在包头市也同样红红火火。昆都仑区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全区所有办事处党委改为街道党工委,作为区委的派出机构,对社区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和协调。
街道社区还对党员进行监督和评议,同样有力地促进了党建工作。在最近的一次评议中,全市有171名县处级干部接受了社区民主评议,其中31名因不合格而待岗培训。
社区是个大家庭,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使人们移情怡性,身心舒畅,其乐融融。从去年开始,包头市举办“社区之光”文艺汇演和社区家庭文化展示活动。每当夜晚来临,文化娱乐活动遍布社区每个广场和公园,好戏连台,高潮迭起,精彩纷呈,使社区充满生机和活力。
提升素质是根本
去年秋天发生在包头的一次无偿献血故事至今让人们记忆犹新。市民王宝玲因车祸受伤住院,急需大量输注O型血,但当时正逢O型血用量大,一时供应不上,伤者生命危在旦夕。当地电台及时播发献血救人的倡议。得知需要献血救人的消息,两百多名素昧平生的市民纷纷来到医院,伸出了友爱的手。他们献出自己的鲜血,用爱心和真诚谱写了一曲包头精神文明的颂歌。
这件事情在全国传为美谈。献血的人里,有工人、军人、大学生,还有农民、打工者和外地游客。这个感人的故事,不但折射出包头市良好的文明道德风尚,更反映出包头市民的优良素质。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灵魂,提升市民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所在。包头是一个移民城,是我国北方的重工业基地,产业工人较多,这种状况使包头市民素质较高。他们思想觉悟高,文化程度高,纪律性强,文明友善,热心公益。今年夏天,包头市在阿尔丁广场举行“百城联动儿童慈善一日捐”捐赠活动。干部群众以及学生等用真情和实际行动对失学儿童说“孩子们,都上学吧!”当天收到捐款68万元。
素质重在培养。包头市开展素质教育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这里讲素质教育,不是指少布置作业,为孩子们减负。而是指数十年坚持不懈开展道德教育。包头市公园路小学是1988年国家确定的自治区唯一一所小学德育改革实验学校,主要任务是对小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校长梁彩霞说,多年来,学校扎实教学,认真育人,校园风气好,教学质量高,德育成效显著,对包头学校德育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在包头,从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包头文明育人的成果,更看到了包头未来的希望。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颁布后,包头市根据《纲要》要求,制定了全市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实施方案,组织17万人参加了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等单位举办的公民道德建设知识竞赛,包头市是参加这项活动人数最多的城市之一。这项活动对于包头市道德建设,提升市民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包头,街上摆放的几十万盆鲜花无一丢失,爱护花草树木的人多了,关心公益事业的人多了,乐于助人热心服务的人多了。包头市民在共同参与文明创建的过程中受到教育,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
联合国人居署一位官员不无赞叹地说:“没来之前,我想象不出在中国西部还能建成什么像样的城市。来到包头后发现这里居然这么美,真是了不起!”这句话道出了许多初到包头外地人的心声。(附图片)
压题照片:包头市银河广场。 韩钢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