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亦喜亦忧话考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5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

  亦喜亦忧话考研
  本报记者 温红彦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考试将于26日开始,60多万考研大军将分赴考场,为美好前程一搏高下。今年考研在考试、招生和考务方面有哪些新内容、新办法、新策略?今年考生人数为何再创历史新高?就此记者采访了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和一些专家。
  招生有特色 考务推新招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在考研内容上,第一次增加了外语能力的听说测试。这不仅为进一步改革研究生考试内容和方式提供了新模式,而且将会有力地促进研究生的外语教学。
  对高等学校师资培养给予倾斜,是今年招生的一个突出特点。今年全国研究生计划招生196550名,其中特别安排了3100个名额,用于为高校培养师资。这对有志于到高校当教师的考生无疑是一个惊喜。近几年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的师资队伍急需补充,师资质量亟待提高,因此今年国家下达了补充师资的专项招生计划,意在弥补师资不足,特别是培养高校公共课、基础课师资。据分析,虽然计划招收3100名考生,但预计录取的人数要远远高出这个数字。随着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军队对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求量增大,因此,今年招生计划中还适当增加了为军队服务的招生名额。
  为防止考试舞弊,加强考务管理,今年在考务方面推出新举措:全国11个省市采取报名现场采集图像的技术手段,即在报名的同时,用数码相机为考生当场拍照,保证谁报名谁考试,将来录取工作也以此照片为凭,这就从源头上防止了替考现象。
  考研人数再创新高为哪般
  近年来,考研人数连年攀升,从1999年考研人数突破30万,2000年逼近40万大关,2001年达到46万,到今年创下62.4万人的纪录,这是研究生考试制度建立以来从未有过的。专家认为,考研热的背后一方面是新技术、新知识不断涌现,稍不努力就要落伍;另一方面也说明就业竞争不断加剧,更多的人产生了生存危机感。暂时缓解就业压力,是多数应届考生的主要理由。而职业的压力则把在职人员拉回课堂,提升自己。今年的考研大军中,在职人员已超过了半数。
  对于目前的考研热特别是在职人员“充电”忙,专家们持肯定态度,因为它毕竟反映出年轻人对自身素质和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但专家也提醒,盲目追求高学历从而抬高整个就业市场、造成一些人力资源浪费的现象,也应引起注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