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营造氛围 重振女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5
第6版(教育·科技·文化·体育)
专栏:2002中国体育面对挑战

  营造氛围 重振女足
  本报记者 汪大昭
  几年前,健力宝中国青年足球队从巴西深造归来,主教练朱广沪说起足球王国给他留下最深刻的感受,那就是中国足球可以学到巴西先进的足球技术,却无法营造出那里的足球环境。无独有偶,在美国职业大联盟费城冲锋队踢了一年球的刘爱玲谈到对WUSA的印象,也说美国女子足球运动的氛围实在令人羡慕。
  从2000年悉尼奥运会小组赛被淘汰,到去年年底亚洲杯赛交出保持了15年的冠军奖杯,中国女足的实力与老队员的迟暮同步而行,眼见一年不如一年。回顾近20年形成的发展曲线,女子足球最初从陕西、云南等足球不发达地区的个别学校和社区起步,一群被视为另类的女孩子兴之所至,越玩越大,逐渐使其从社会体育演化为竞技运动。20世纪80年代,中国是世界上女足运动发展势头良好的国家,于是才有了首届世界杯女足赛办在广东的骄傲。90年代,中国女足在大赛中的成绩一路上升,既不是由于基础广泛而扎实促成的水涨船高,也没有反过来推动这项运动的普及,成了一支每到大赛才让人想起的队伍。当1996年和1999年两度在美国输给东道主,屈居奥运会和世界杯赛亚军的时候,队伍的老化已经注定要承受一次新老交替带来的阵痛。
  究其原因,社会观念的障碍和物质条件的窘困构成开展女子足球运动的双重压力。20年来,这方面的境遇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好转。自己的宝贝女儿踢足球,绝不是很多家长的选择和情愿。国家队在向世界巅峰冲击中的付出,换取了“玫瑰”的雅号和些许奖励,非但不能使女足摆脱发展中的难题,反而增加了大赛成绩只许进不许退的精神负担。
  言及经费,往往被说成“哭穷”。然而,除了国内联赛名次靠前的上海、广东和北京三支队伍日子不难过,多数女足球员每月只有几百块钱的收入。在主客场赛制下,有的球队为节省开支,客场比赛时尽量可丁可卯,少带替补队员。对于绝大多数未能踢出名堂的女孩子来说,解决退役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很不乐观,何谈什么“享受足球”和“快乐足球”。
  记者问到美国有几百万女孩子踢球的传说。刘爱玲说,一个赛季下来,亲身接触和感受到美国女足运动的社会基础。在经济保障、文化传统、社会观念等方面,那里的女孩子踢足球真是无忧无虑,非常开心。美国篮球在NBA之下有高水平的全美大学联赛,女足的体制大体相似,人才源泉也在大学。许多学校常年举行班级和校际之间的女足比赛,学生自发组队,小姑娘踢球也有教练指导。职业大联盟女足联赛平均每场观众近万人,门票一般为10—20美元,孩子们看比赛,家长当然要奉陪,那种场面和气氛真是“火”得很,上场踢球也会非常兴奋。
  这两天,记者在广州采访四国女足锦标赛,客队球员也证实了刘爱玲述说的情景。32岁的挪威队队长海格·里斯曾经获得过1995年世界杯赛最佳球员称号,她说,在美国职业大联盟踢球是一种全新的感受,因为那里有很多人喜欢观看女足比赛。德国队队长普林茨只有24岁,已经在德国女足联赛中征战多年。她说,德国的女足比赛只有100—500人去看球,而美国女足比赛8支球队实力相近,速度很快,场面热烈,感觉大不相同。
  中美女足1999年争夺世界杯冠军的决赛有90125名观众现场观战,至今仍是女足比赛上座率的世界纪录。与此相比,广州四国女足赛在花都体育中心有九成的上座率和近百万元人民币的票房收入,也算是了不起了。当中国女足大赛成绩滑坡、队伍青黄不接的时候,中国足协尽力设法扭转这一局面,参加今年冬训的队伍已经接近女足鼎盛时期的规模。
  根本问题在于拓展发展空间,改善生存环境,建立适应现阶段国情的女子足球管理体制和机制。这是一项需要关注女足运动的人们携手完成的任务。重振女足的时机就在眼前,等待和观望都不会使情况自然好转,唯有积极行动,才能不负中国女足昔日的盛名和人们的关爱。2003年,中国女足将在本土参加第四届世界杯赛,争领2004年雅典奥运会“入场券”。留给这支年轻队伍的时间只有一年半。治标与治本的重任使2002年的中国女足运动必须应对双重挑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