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可怜天下父母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5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五洲茶亭

  可怜天下父母心
李学江
天下的父母都渴望孩子能考上好大学,能有锦绣前程。但孩子们中学期间成绩的优劣主要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对此很可能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中澳大利亚教育研究会刚刚发表的专题报告似可备一说。
  报告的结论是,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生的恒心与热情(兴趣)是决定性的因素,远比种族背景、性别差别和学校的好坏重要。这似乎是说,学生本身的主观努力要比生活和学习环境的作用更为重要,这符合“内因重于外因”的说法。
  但外因也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报告的另一发现是,亚裔移民学生的成绩远好于本地学生,他们的高考分数平均高出本地学生10%,因此有更多的机会进入好大学。其实亚裔移民学生多来自非英语国家,这本是他们学习上的一大劣势,他们却表现杰出,这是为什么?报告认为,亚裔移民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很高,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求学机会甚至不惜举家搬迁。父母的强烈期望影响了孩子的志向,孩子们受到家长的感染而更加努力地学习。
  结论是在对1.3万多名高中生进行研究比较后作出的,在澳洲引起颇大反响。但我并不感到有什么奇怪,因为这一结论早已为几年来的见闻所证实。华人朋友中不少是打工阶层,工作和生活条件较艰苦,对自己的处境也不甚满意。但叹气之余都说,我们这一代移民算是为孩子的前途垫底,我们在此苦苦挣扎,还不是希望他们能有个好前程。华人华侨的孩子们确也争气,大多数考上的都是好大学好专业,没考上大学的华人子女至今还一个也没有听说过。一位考分颇高的华裔姑娘胡小姐说,并非是我们亚裔人比别人更聪明,而是我们的家庭不时督促鞭策我们,看到父母的辛苦劳作,我们不能不刻苦学习,争取优良成绩。不少考出高分的当地学生也都对此表示赞同,他们说,学习成绩的好坏不在种族背景,而更在于家庭氛围,父母的督导和鼓励非常重要。其实,亚洲移民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一般来说都低于白人主流社会的家庭,他们也没有钱将子女送进教学设备和师资条件更好的私立学校,绝大多数移民子女是在公立学校享受免费教育。但儒家文化和华人社会重教育的传统和风气,父母的殷殷期盼和谆谆教诲,确在他们身上起了激励作用,促使他们刻苦自励,奋发向上。
  不过,随着中国的扩大开放和人们越来越富,出国留学的中学生越来越多,一个令人忧虑的现象已开始出现。这些在国内娇生惯养的十六七岁的中学生,一下子被抛到了国外这个完全无人管束的社会里,不少人成了迷途羔羊。他们手上有大把大把的钱,但却突然间失去了关怀与监督。为摆脱难挨的孤独寂寞,便早早地谈情说爱,不能自拔。许多人腰间挂着手机,国际国内一谈就是一两个小时,不少人的电讯费甚至超过驻外记者站。有些人吸烟、酗酒、赌博,看黄色录像,还经常涉足高级宾馆、酒吧舞厅。有一个中学生过生日,五六个同学到餐馆聚饮,光酒就喝了600多澳元(近400美元)。连麻将这种老人消磨时间的玩艺,他们竟也能吆五喝六玩个通宵达旦。学习上则靠吃基本功扎实的老本混日子。这种种丑恶的现象,引起了华人社会的不安与关注,以致华文报纸以头版头条发出了救救中国的孩子的痛切呼声。
  本文并非一概反对中学生到国外留学,中学时期就到国外学习确有它的优越之处:如考大学时英语已经过关,更易于上大学,能更好地适应国外大学的教学方式,有利于独创能力的早日开发等。但中学生还远不成熟,还缺少必要的自制能力,易于陷入形形色色的诱惑。如果海外有亲属在身边督促监管,他们多会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如无任何亲人的关照约束,他们在国外的所作所为很可能会让国内那些望子成龙的父母悔不当初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