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我国从新疆到沿黄省区花生生产具有明显优势,专家呼吁——建立北方花生加工产业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23
第11版(农村经济)
专栏:

  我国从新疆到沿黄省区花生生产具有明显优势,专家呼吁——
建立北方花生加工产业带
  毛文岳
  近日,中国农业咨询团组织多位农业专家、农经专家、营养学家及大企业决策人在京举办花生产业论坛。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加入世贸组织后,花生是有国际价格优势的大宗农产品,政府有关部门应推动建立北方花生加工产业带。
  中国农学会的专家证实:2001年我国花生收获面积达7000万亩,总产1500万吨,居世界首位,单产高于美国。这是一个总产大丰收的年份,但同时也是一个市场价格最低的年份。在鲁、豫、冀、辽主产区,花生仁的收购价一度低到2200元/吨,达到了多年来的最低点,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海关统计表明:在花生国际贸易中,中国花生是净出口品种,2001年出口总量为70万吨,其中山东出口50万吨。出口交货值4亿美元。但其出口单价每吨仅565美元至680美元,比一些发达国家花生出口平均价低25%左右。其主要原因是品种单一及无序竞争、互相杀价所致。
  中国油脂专业协会负责人认为,我国是食用油进口大国,每年进口植物油400万吨以上,当前,国际市场的粮食作物大米、小麦、玉米及油料作物大豆、油菜籽等的价格都低于我国国内价格,只有花生因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国外产品价格高于国内。我国花生产业的健康发展,势必会减缓转基因油料的进口冲击。
  花生是半干旱作物,黄河下游山东、河南是主产区;花生又是豆科固氮作物,其发展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效益。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向大西北,特别是从新疆直到沿黄8省区可以形成花生产业带。目前花生加工业已有了大型龙头企业,如山东鲁花公司年产花生油10万多吨,年可吸纳150万亩农田的花生,向农民投放收购资金10多亿元。
  专家认为,我国花生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科研力量薄弱,创新力度匮乏,国内市场不稳,价位波动;产业链短,附加值低;消费观念陈旧,缺乏科学引导;对外市场无序,行业自律不严。如这些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花生种植业产值和加工与出口业的增加值都将大大增加。
  为此,与会专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大对花生产业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对科技创新环节的引导与支持,加大对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扶持,支持相关专业协会对内自律、对外交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