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革新开放结硕果——越南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6
第3版(国际·体育)
专栏:出访归来

  革新开放结硕果——越南纪行
人民日报代表团
  从冬寒沁骨的北京飞抵春意暖人的河内,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和煦的轻风,满目的青翠,还有15年的革新开放给这个国家带来的勃勃生机。在越南短短几天的访问,人民日报代表团成员时时被越南人民为实现强国理想所表现出的高昂热情和创造精神所感动。
  驱车出河内,向西北行驶20多公里,来到农业经营很有特色的东英县。越南是一个农业经济占主体的国家,农业也是最早推行革新开放路线并深得其益的领域。作为一个曾多年为缺粮困扰的国家,自1989年开始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不仅实现了粮食自给有余,而且一跃而成世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近年来,为了推进农业的现代化,越南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不断加大农副产品和经济作物的比重,沿着发展农村工业和服务业的方向推进改革,许多地区出现了草席村、鲜花盆景村等传统专业村。在东英县的云河乡,我们看到了一间间开办得红红火火的家庭作坊式的木器加工厂,这些农家匠人,靠着祖传的手艺,用橡木、红木精心打制出独具民族特色的传统家具及手工艺品,不仅满足本地市场的需求,还远销中国台湾、日本甚至欧美地区。据乡长介绍,云河乡8000人中有80%的人在480家木器加工厂工作。10多年来,这种使农民离土不离乡的做法,既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又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如果说农业的成就为越南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工业战线的革新和跃进,则为越南经济逐步融入国际社会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位于胡志明市东北部守德郡的铃中出口加工区,是越南最成功的工业区之一,这个由中越合资联营开发的项目,在亚洲国家和地区投资商中口碑甚佳。来到铃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以全新模式管理的现代化工业园。这里不仅为投资商提供标准厂房、储运设施,还建有员工宿舍、餐饮供应点和网球场等娱乐设施。经过6年的发展,32家来自中国台湾和香港、韩国、日本等地的外资企业和2家越资企业在此落地生根,主要生产轻工和机械出口产品。据总经理林志农介绍,铃中平均每公顷土地吸引的投资额、创造的出口产值和就业机会在全国67个工业区中都名列前茅,2000年则创造了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4%的骄人业绩。由于越南对外商投资采取鼓励政策,进入铃中的企业不仅享有免除进出口税的待遇,而且还享有从赢利之年起免税4年的优惠条件。
  铃中出口加工区仅仅是越南打开国门、加速本国经济国际化进程的缩影。越来越多的企业已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的开拓,而将目光投向国际大舞台,将增强国际竞争力作为企业发展的战略。年出口额已达800万美元的河内纺织服装公司副总经理陈高离告诉我们,他们最强劲的对手来自中国。中国的纺织企业在原料设备的成本及劳动力价格方面占有很大优势,越南要扬己之长,必须在竞争中拓宽海外市场。以生产优质瓷器而远近闻名的明隆有限公司,是一家通过出口创汇发展壮大起来的民营企业,这里生产的日用瓷器和手工艺品几乎全部销往海外,而且都是发达国家和地区。参观明隆的现代化厂房和生产流水线,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光是企业经营管理的现代化、高水准,还有企业家们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的进取精神。
  越南的革新开放已结出累累硕果,然而这一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则需要大批人才作保障。越南始终重视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特别是1997年越共中央做出把发展教育和科技作为新时期的“头号国策”的决定后,关心和支持教育、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已成为全党全民的自觉行动。
我们参观的河内高等工业学院,其前身是法国人创办的工业职业学校。据黄春元副校长介绍,在越南独立后的40多年中,这里曾为国家工业战线输送出3.5万名管理和技术人才。1999年在潘文凯总理的直接关心下,该校转为学院,现已有1.5万名学生。政府为学院的改扩建投入大量资金,配备了400名优秀的师资。目前学院已接受日本国际合作组织的帮助,并把建成符合地区和国际标准的一流院校作为既定目标。走进刚刚落成的6层教学实验大楼,巡视设施先进的实验课堂,我们感受到的不只是越南人民对科教兴国的深刻理解和行动,还有它给国家和民族带来的希望。(附图片)
图为越南胡志明市铃中出口加工区一制衣厂车间。本报记者王小光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