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3阅读
  • 0回复

不愧为中日友好使者——记高田勇先生二三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27
第11版(国际副刊)
专栏:外交官亲历

  不愧为中日友好使者
  ——记高田勇先生二三事
  曾文彬
  提起日本长崎县前知事高田勇先生的名字,在从事中日友好工作的人中,恐怕是无人不晓。由于我在长崎任过职,而且离任回国后,还在北京或长崎多次与他见面、深谈,因而对他的了解也就更多了。我认为,他的确不愧为我国中日友协授予他的“中日友好使者”的光荣称号。
  回想起来,我第一次听说高田勇的名字,还是在1983年前后。我当时在我国驻日本大使馆任新闻官。记得那时每到新年,他都要率长崎县各界负责人和当地的文艺演出队,带着该县自产的美酒和新鲜的鱼、虾、菜蔬到东京来同我国使馆人员联欢。联欢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直到现在,那种锣鼓声、歌声、笑声仍不时回响在我的耳边。因此,自那时起,高田勇这个名字就印刻在我的脑海中了。这种联欢一直持续到他1998年卸任(后任知事改换了联欢方式)。这种联欢充分表现出他本人,以及长崎人民同我国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我真正同高田先生接触是我到长崎担任总领事之后。那是1996年2月,我到长崎赴任后,首先拜访了他,并出席了由他主持的欢迎宴会。没想到,他在宴会上用中文流利地说出我的名字,并说“我代表长崎县人民,对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这无疑使我感到亲切和新奇,因为在日本像他这一级的行政首长中,能说中文并表达一定意思的为数不多。
  此后,我们的接触就更多了,有两件事给我留下的印象尤其深刻。
  那是1997年2月20日早晨,我获悉邓小平同志已于前一天晚上逝世的噩耗后,立即拨通了高田先生家里的电话,通报了此事。接着我又向长崎市长、华侨总会会长等人做了通报。之后,我们马上着手布置灵堂和做接待吊唁来客的准备。使我没有想到的是,正当我馆正在紧张布置灵堂的时候,高田知事就带领县厅的一班人来馆吊唁。我迎了上去,彼此紧紧地握着对方的手沉默不语。我对他的到来充满了感激。过了片刻,他沉痛地说,对邓小平先生的去世致以衷心的哀悼。
  他是一位世纪伟人,是中国人民的卓越领袖,也是日本人民的真诚朋友,我们将永远记住他的名字等等。他见我们还未布置好灵堂,就在邓小平同志的像前深深地鞠了一个躬,十分哀痛地离开了领馆。待领馆灵堂布置好后,他又再次来到领馆进行正式吊唁。他先在邓小平同志的遗像前静立,然后三鞠躬,最后我们默默地握手告别,什么话也没有说。应该说,他是该县第一忙人,来馆吊唁一次就可以了,但他不仅第一个到来,而且还来两次,这就更增加了我馆同志对他的尊敬。
  同样也是在1997年,我记得那是6月,为了祝贺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和香港即将回归中国,他率该县政要访问我国。李岚清副总理会见了他们。是时,中日友协为了表彰他在推动中日友好中所做的贡献授予他“中日友好使者”的荣誉称号。对此他十分感动,因为这在日本地方最高行政首长中极为罕见。为此,他访华结束返日后,没有回县厅,而是径直驱车来到领馆感谢,同时一再表示要尽其可能,把长崎建成日中友好的前沿基地。他这种真挚感情深深地感动了我们。
  以上这些事情看似平常,但小中见大,充分体现了他在同我们交往中的细心、温厚和无微不至,表现出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真情。高田先生的办公室里挂着我国著名书画家吴作人先生为他的题字“风雨同舟”,就是这一精神的体现。
  高田先生今年已经74岁了,我遥祝他健康长寿、幸福吉祥,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世代友好不断地发热发光。(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