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实现文化价值。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 企业文化是经济和伦理的最佳结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28
第10版(学术动态)
专栏:热点研究

  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实现文化价值。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文化的竞争、伦理智慧的竞争企业文化是经济和伦理的最佳结合
  王霞林
  企业文化建设,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一个新课题。自党的十四大倡导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来,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方兴未艾,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但是,就总体而言,企业文化问题还没有真正被人们所认识、所重视,还没有真正纳入企业管理的轨道。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拓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渠道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伦理的最佳结合。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有人认为,企业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就是企业文化,把丰富职工文化生活看做企业文化建设。这无疑是一种误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十分丰富,它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中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管理包括人的管理和物的管理,以人的管理为主;软管理和硬管理兼备,以软管理为主。群体意识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员工心态等。行为规范是指企业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等。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精髓是重视人的社会价值,尊重人的独立人格,挖掘人的智慧和潜能。从根本上说,企业文化是一种管理科学,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模式,它使企业管理的着眼点由物转到人。工业发展初期,企业取胜主要靠人力、资本和土地;到了当代,要靠技术、质量、价格和信息;未来发展则主要靠人的智慧和潜能,即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
  我们今天研究企业文化,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倡导依靠文化的功能、手段和力量去管理企业,积极推动企业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转变,使我国的企业管理赶上国际先进水平。企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一般来讲对社会具有正效应,但也可能损害社会利益,如为人们所痛恨的行贿、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盗版侵权、污染环境等。因此,我国企业的改革发展过程应该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制度的转变,这是基础;二是制度以外的建设,其中包括企业伦理和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家精神培育等。现代企业不仅要实现物质价值,还要实现文化价值。企业管理不仅要采取经济手段,还要采取文化手段。企业竞争不仅是经济竞争,更是人的素质的竞争、文化的竞争。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的企业,除了严格管理、善于经营、奖罚分明之外,大多十分重视伦理智慧。
  实现经济和伦理的最佳结合
  企业文化建设包括企业精神建设、企业伦理建设、企业形象设计与塑造、产品设计、包装与定位等许多方面,其中,企业伦理建设是关键。企业行为构成一定的伦理道德关系,它包括职工与企业、职工与社会、职工与职工、企业与企业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伦理关系,而企业伦理观是这些伦理关系的基础。
  从社会体系上说,社会正常秩序的建立必须依据一定的规则,而规则有两个基本方面,即客观规则与主观规则,他律规则与自律规则。前者是法律,后者则是伦理道德;前者是依法治企的依据,后者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两者缺一不可。伦理道德能够引导社会成员对自己的行为和相互关系进行自我调节,从而不仅把人们的行为调节在“理想”的程度上,而且通过这种调节,显示出人的主体性和人的尊严。但道德约束不带有强制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要求我们善于把道德教育、政策感化、社会管理与法律规范结合起来,建立起法律与伦理道德有效、合理联结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事实表明,企业文化是经济与伦理的最佳结合,唯有高扬先进的企业文化,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伦理不是经济的额外负担,经济与伦理一体化或经济与伦理有机结合的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不少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文化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一些企业在经营中缺乏经济道德观念,在交易活动中失信于人,给他人和社会造成了损害,最终也害了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加强信用制度建设(包括企业信用、个人信用、政府信用),另一方面要加强经营道德建设。所谓经营道德,并不仅限于不生产伪劣商品、服务周到这类经济活动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准则,而有着更广泛的含义。可以说,大至破坏生态环境,小至员工借职务之便收受礼品,凡是民众认为需要正确对待而为企业所忽视的问题,都违反了经营道德。
  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逐步建立,越来越呼唤新型的企业伦理观。特别是在买方市场中,企业竞争激烈,而这种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企业形象的竞争。无数事实表明,靠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盗版侵权、污染环境来谋利,只能得逞于一时,而公众对企业的信任,才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企业不仅要借助于优质产品和优质服务,还要借助于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财富的创造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企业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企业职工素质中最基本的是思想道德素质,它受企业伦理观的影响。不同的伦理观导引出不同的经营模式和社会交往原则,进而影响全体职工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加强企业伦理建设,将有力地促进企业的发展。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之路
  总结多年来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总的原则应该是: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化大生产的规律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现代化管理结合起来,从实际出发,借鉴世界各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从国情出发,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任何一种道德都有继承性。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传统文化道德要作全面而科学的分析,既不能厚古薄今,又不能采取民族虚无主义的态度。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合理的道德观是可以继承的。但是,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几千年来在小农经济和封建专制基础上所形成的传统道德,总体上已经与当代中国的社会生活和时代要求不相适应,因此,对传统道德要批判地继承。
  科学借鉴、合理吸收西方企业文化的优秀成果。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思想起源于西方,同时,外国道德传统中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优秀成果,比如公平竞争的观念、进取精神、不吃祖宗饭等。因此,我们要发扬中华民族善于融合外来文化的传统,重视吸收外国有利于社会化大生产的企业文化建设经验,下功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
  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企业经营管理者是企业经营战略的制定者,也是企业文化的塑造者。企业文化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企业家的文化,是企业家文化的扩大化、企业化。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往往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所以,企业经营管理者要注意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探索创建企业文化的新路子。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就是做人的工作,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这同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一致的。企业文化建设,可以说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延伸和拓展。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等于就是企业文化。我们要善于总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将零碎的经验系统化、规范化,逐步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新路子。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