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由日本胶水所想到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28
第10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术随笔

  由日本胶水所想到的
张宇燕
  由于所从事工作的性质,我总免不了用到胶水;还可能由于职业的关系,养成了注意商品产地的习惯。当坐在纽约曼哈顿的办公室时,留意了一下胶水的产地。令我颇感诧异的是,那不大起眼的塑料胶水管上竟然印着“日本制造”。怎么会呢?受好奇心的驱使,又仔细观察了手中的那管无色透明的胶水,却没发现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然后又调动记忆,努力拿它与中国制造的胶水进行比较,看看有何差别,结果也是徒劳。随之想当然地认为,日本制造的胶水一定价格不菲,而我所在机构的采购人员也一定偏爱日货,所以办公桌上才有了那种日本胶水。
  也许是因为要对这一小小的猜测加以验证,从那以后每进文具店,就特别留意胶水的产地。更令我吃惊的是:虽说胶水的品牌不止一个,但我所用的那种日本产胶水却是在纽约曼哈顿岛上比较常见的一种,而且价格可以让人接受。会不会它是由哪个发展中国家生产后打上“日本制造”的标签?这恐怕不太可能,因为即使像“索尼”、“东芝”等著名日本品牌的电器,其产地一栏也都如实写着马来西亚、泰国或印度尼西亚制造的字样。有人假冒产地?这似乎也不大会,因为如此多的商店长期销售假冒品的事,在一个商业发达、法制相对健全的社会中是不大可能出现的。抑或是这种胶水有某种尚未觉察的独特功能?可能有,但胶水之间的区别再大又能大到哪里去?
  以制造高精尖产品而闻名于世的日本人,竟然在本国生产低技术含量、附加值不可能高到哪儿去的胶水,随后再在浩瀚的太平洋上经过长途颠簸,把它们运送到美国市场销售,这确实值得人们思考。经济学的逻辑告诉我们,日本制造商和美国经销商都不是慈善家,他们之所以制造和销售胶水,原因只能是有利可图。而经济学中的贸易理论又告诉我们,买卖双方互利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着比较利益或比较优势。故日本造胶水出口美国的“利”,只能来自其相对低廉的生产成本。鉴于日本的平均劳动力价格高于美国,把日本胶水竞争力的源泉归结于先进的制造技术,似乎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对单一产品而言的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这为大批量生产提供了可能,也为把先进的制造技术运用于生产过程创造了条件。不错,胶水是一种再普通不过的产品,然而它一旦和先进制造技术与市场需求扩张结合在一起,比较优势便会显现出来。依靠高精尖的制造技术和大批量生产,一直被认为是日本产品畅销世界的重要原因。这个判断用胶水的产销来检验,大体上是讲得通的。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一个派生结论,即用高科技生产普通商品,乃是经济全球化或市场竞争策略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必要说明的是,特定产品中技术含量的高低是相对的。低科技含量产品卖高价需要更大的能耐。
  上述推测也可能不完全正确,因为导致日本胶水在美国畅销的原因可能很多。举例来说,日本胶水是一种专利产品,它有某种我们不知道的、能够满足美国消费者的特殊功能;它更可能是少数几种达到美国苛刻标准的环保产品之一,从而避开了其他胶水的竞争;它也可能是日本胶水生产者联合会之类的利益集团在华盛顿成功游说的结果;它也可能导因于日本人在胶水制造工艺方面长期积累起来的人力资本;它还可能是消费者层次和消费习惯差异使然;也不能排除竞争者或潜在竞争者犯了错误——他们或许采取了不恰当的经营策略,或许因低估了不起眼的胶水可能带来的回报而丧失了投资的时机;等等。
  小小的一管胶水可以引发出许多经济学思考,可以成为检验有关贸易理论的简便途径。由此我们不难体会到,经济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经济学的活力也正源于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