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美好的山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28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美好的山谷
许锋
去嘉峪关,为的就是看长城。提到长城,就要说一个叫杨永福的农民。一个农民能和伟大的长城连在一起,其中当然有许多不寻常的故事。
  石关峡,因有泉水从峡中流出,又名水关峡,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隘口。石关峡长城与万里长城一脉相承。这段明代建筑原总长约三百三十米,现在我清晰地看到了它的原貌。而且,在杨永福戈壁的院子里,风中摇曳的杨柳、细细碎碎的石子路、清爽的阳光以及泛着涟漪的池塘,似乎在诉说着关于这段长城的神话。
  什么神话呢?这位不到四十岁的地道的西北汉子,两年来几乎砸锅卖铁倾家荡产把石关峡长城垒了起来,而且,没有一点人工的痕迹,没有画蛇添足的败笔。我说真难。他说是难。
  但我想象不出是如何的难。我只知道,登上它,站在烽火台上,那是一种大累,又是一种大度,杨永福很小的时候便开始无数次地攀登,无数次地喘息,无数次地说,我要在这里站起来。为了这个目标,他一个人搬砖和泥,风雨无阻,手磨出了老茧,脸晒得黑红,一天下来,腰酸腿疼,但他如一只蜗牛,坚韧地爬上爬下地劳作着。
  农民的心中没有一点功利的影子,他只知道,长城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垮掉,那是民族的魂呵。
  我于是相信,嘉峪关并不仅仅因为明代长城西端起点而著名,更因为有和杨永福一样执著地捍卫着的更多的人,才使这戈壁盈漾着风情。
  嘉峪关,古称璧玉山,以美玉得名。意为“美好的山谷”。秦后,因其地理位置的重要而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有“河西咽喉”和“边城锁阴”之称。现在,没有了刀光剑影和战马嘶鸣,在这略显寂静和个性的城市,人们或在街头悠闲地散步,或徜徉在雄伟的关隘,或像我一样站在一座别致的四合小院里仰望着戈壁的阳光,听风、看花,我自私地想,这要是自己的家该多好。可我只是匆匆的过客。
  雄关的脚下,有这样一个群落,那是碧波荡漾的、是鹿鸣鸟啼的、是古色古香的,我没有想到,胜过江南的风景也在这里出现了。久居闹市的人,来到这里领略典雅、大气、古朴和雄浑,一定乐不思蜀。
  最动人心魄的是万里长城第一墩。我起先并未在意,不就是一个土台子么?可是在呼啸的风尘中爬上去,站起来,才发觉它让人心悸、让人豪情满怀,放眼望去,脚下是滔滔的雪水、深不可测的悬崖,不大的墩,猛烈的风,让我这个弱小的人摇摇欲坠。这就是一个支点呵,它支起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国人的自豪,是放之四海的豪情,如果真有人无动于衷那倒是不可理解了。
  “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有空,不妨去嘉峪关坐坐,看看修长城的人,看看雄关,仰望大漠夕阳,不会作诗,来一首打油诗也不错,不过,不是“某某到此一游”之类的污染。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