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阅读
  • 0回复

白云洞探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28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白云洞探奇
  王眉
  被称为“大自然艺术馆”的溶洞,是很久很久以前喀斯特地形产物,石灰岩被侵蚀的结果。这在我国江南并不罕见,然而在华北平原的太行山东麓,居然有一个形成于五亿年前的中寒武纪溶洞——奇绝、幽深、规模之大,被称为“北方一大奇观”,不能不叫人惊奇。
  洞,就在河北省临城县西五公里的崆山上。那山,不高,植被也不甚茂密,土裸露着,石凸现着,纯真朴拙的如这里淳朴、憨厚的太行山民。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使旷古的田野绿了一度又一度,缭绕的炊烟袅然了一年又一年。
  那年,靠山吃山的南头村人,一如既往地在开山采石。随着“丁当”、“丁当”的钢钎声,石板后现出一洞口,几个农夫便无意间闯进我们的先祖的先祖都不曾看到的一个神谲、幽邃的地下仙宫……已有五亿年历史的白云洞破山出世。
  谁也说不清那是什么时候,这里曾是一片蔚蓝色的海,碧波浩淼,苍穹远阔。温暖、动荡的浅海里沉淀出碳酸钙,随着持续搅动中的颗粒又沉积成鳞状灰岩;地壳时升时降;海水时深时浅,形成了碳酸盐岩……天荒地老,沧海桑田。崆山,莽莽太行山余脉,横空出世。雨水沿着山岩的缝隙,不断地渗入洞里,溶解洞中的碳酸盐类石块,凝聚成各种形状的钟乳石,有些现在还在发育生长,目前已初步探明并开发了五个洞厅,最大的洞厅二千多米。要不是有赵朴初先生题的“崆山白云洞”五个醒目的大字,我真不敢想象这里藏着被专家称为“溶岩博物馆”、国务院评定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平时不敢进洞,怕深怕黑,然而,这洞好亮好敞像环幕影院,又像天文馆。想不到这么一座小山,里面却是曲径通幽,洞中有洞的连环洞。处处都太美了!我怀疑自己的眼睛,那千姿百态,晶莹剔透,无不辉映发光;既坚硬又灵动的是石吗?颜色不仅有白、乳白、湖绿、浅黄、淡棕,还有海底那种粉瓷彩碟般的珊瑚色,用灯一照,溢彩流光,没有雕琢,没有强加,完全是远古自然的绝唱。
  当山穷水尽疑无路时,眼前一亮,已进入开阔、壮丽的“人间”洞厅。山重水复、“花草树木”相衬,生机盎然,一片祥瑞。大厅中有根类似华表的最大的石柱高七米,周长四米多,专家断言,这样的石柱五百年也不过长上一毫米。“天堂”厅更是富丽堂皇,到处是垂“帘”悬“幕”充满神秘;“龙宫”是蓝光闪烁,“海草珊瑚”丛生,一片华美的水晶天地。五个大厅,五重天地,由二百多处景观构成,这是自然界鬼斧神工之作。白云洞的奇绝不单是景观密集,更在于它标新立异,巧塑出诸多艺术家难以想象、科学家难以判断的溶岩造型。这里各种各样的石花、石柳、石塔、石笋、石瀑布就不必说了,还有其它溶洞极为罕见的“网状卷曲石”、琴一样能发出音的“百叶石幔”、中间空心的极细极长的“朝天一炷香”,更奇的是“横天一枝”,它不按一般的原理下垂生长,而是横向发展,是逆自然的,是脱离地球引力的。奇异的景观,撩人的谜团,吸引了一批批游客,一批批专家都在探索着它们神妙复杂的形成机理;然而,至今还没有一个科学的权威性定解。最近在山顶又发现一处露在外面的古石笋群,有五百多平方米。专家说:奇就奇在山脊上出现古石笋群,这在我国乃至世界上都是第一次,堪称“世界奇观”。
  大自然巧安排,从杂花生树的旷野走入一片原始石筑的空间,那是在感受世界上的另一世界,既古老又新鲜……走出白云洞,回头又望崆山,不觉想起那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