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古崖居”随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28
第12版(大地·副刊)
专栏:

  “古崖居”随想
  程孟辉
  早就听人讲过,北京西北郊有一叫“古崖居”的地方,那里被称为“中华第一迷宫”。
  古崖居,它的具体位置是在京郊延庆县西北部山区一条幽长深邃的峡谷中,它是由一支迄今尚未发现有任何确切史料记载的古代先民,在陡峭的岩壁上开凿出来的岩居洞穴。所谓的“古崖居”,其实是一片区域,或者说是一片先民们占山为王的“领地”。它由若干个小区组成。整个古崖居区域共有岩居洞穴一百一十七个,这也是迄今在我国境内业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古崖居遗址。说到古崖居开凿的确切年代,由于缺乏可靠的史料记载,故史学界和考古学界的学者对之也众说不一。他们只能根据一些零星的民间传说和非正统的野史材料作种种推测:有的认为,该古崖居诞生于距今七百多年前的元代,有的则认为它应该是在魏或唐、辽时期。
  这片坐落于北京西北远郊的古崖居,不但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非常奇特险峻,而且,各岩居洞穴的具体布局也很合理。这些用巨大的人工开凿出来的用作住人的石室规模大小不等,大的一般有二十多平方米,最小的只有三四平方米,它们有的呈正方形,有的呈长方形。其中有单间,也有套间,有几个房间之间彼此相通,也有套间与套间之间互相平行,甚至还有上下层相通的住房结构和三居室结构。更有甚者,我们看到其中有一石穴,内设上下两层,并有楼梯设施,上下走动非常方便,此外,还设有耳房,廊柱历历。除了为取暖用的火炕外,有的石室内设有马槽,而且,所有各家各户的马槽都建造得颇为讲究,况且,马厩一般都与人的居室紧紧挨着,似乎以便主人日夜看守它。古崖居的每个石屋内门、窗、炕、灶、壁橱、烟道,甚至于像日常用的点油灯所置放的位子等也都一应俱全,其造型和位置的布局、大小比例等都显得十分自然和谐。由此可见,这里的先民们的审美意识水平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在他们的石屋建造中,他们已经很懂得如何使用黄金分割率了。
  在参观过程中,带着对古代先民生活方式奥秘的探求心理,我们特别留意了他们的衣食起居。就拿他们的卧室来说,一般都选择在朝西向阳的位置。卧室中的石炕也建造得很巧,巧就巧在石炕紧挨做饭用的炉灶,炉膛后端直接与整个石炕的暖气通道相连接,石炕的暖气通道呈弯弯曲曲的S形平行状,不难想象,这种炕的取暖效果是不会差的。更何况,这里的先民们守着山林,不愁没柴烧,北国山岭的隆冬季节,严寒不会给他们构成多大的威胁。相反,我们今天这些衣着无忧的现代人不妨作这样一种想象:在寒冬来临之前,这里的先民们早已秋收冬藏,颗粒归仓,为过冬做好一切足够的准备,所以,即使是在“高天滚滚寒流急”的千里冰封的北国山野,三九严冬之季,他们也照样可以全家老少安坐在暖洋洋的火炕上,通过自家挖凿的石框架构的窗户,欣赏那户外山间的松林怒涛或白絮翻飞的寒冬美景。
  离开京郊宁静、清幽、恬淡的先民故居——古崖居,重又回到京城闹市,我的心绪总是久久不能平静。我为古崖居的景致和遗韵所萦绕,我想,如果先民们当时就拥有我们今天这样的摄像手段,从而将他们当时的生活场面记录下来,那该是一幅多么绚丽多彩、美妙动人的图景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