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入世与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6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学者论坛

入世与增强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
金碚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将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我国产业将以经济资源的全球配置为基础参与世界产业分工与合作,我国企业将以世界市场为舞台与各国企业进行全方位竞争与合作。这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前途将取决于能否形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和企业。
  入世的实质是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无一例外地表明,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质上表明,我国将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经过50多年的建设,尤其是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和实力。当前,不仅为了实现从工业大国走向工业强国的工业化任务,而且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也要求我们以更加积极开放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
  在以积极开放的方式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发展市场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是实现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充分条件。从世界范围看,没有一个不发展市场经济和不实行对外开放的国家能够实现现代化,但在搞了市场经济和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国家和地区中,至今只有为数不多的国家和地区实现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在当今世界,缺乏国际竞争意识和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是不可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所以,从对外开放中获得的是现代化的机会和希望,而能否抓住机会,使希望变成现实,则取决于我们能否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成功,发展和壮大我们的民族产业。
  入世的利弊取决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
  入世对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有利有弊,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不能企望在获得有利机会的同时不承担任何风险。入世将促使我国民族产业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在严酷的国际竞争中经受考验。就对民族产业发展的直接影响而言,一般来说,入世利在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产业,弊在国际竞争力较弱的产业。所以,根本的问题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而决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两个基本因素是: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比较优势涉及的主要是各国间不同产业(或产品)之间的关系,而竞争优势涉及的则是各国间同一产业的关系,或者说,是各国的同类产品或可替代产品间的关系;比较优势更多地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而竞争优势则更多地强调各国产业发展的现实态势;比较优势取决于一国的资源禀赋,或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而竞争优势则更强调企业的策略行为。需要强调的是,有利的条件未必能使一国的某产业形成国际竞争优势,相反,一定程度的逆境往往成为刺激一国特定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第一,在一国的产业发展中,一旦发生对外经济关系,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就会同时发挥作用。任何国家,即使是经济最发达的国家也不可能在一切产业中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这也表明,竞争优势不能完全消除或替代比较优势。第二,一般来说,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易于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换句话说,比较优势可以成为竞争优势的内在因素,促进特定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也可以说,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第三,一国产业的比较优势要通过竞争优势才能体现出来,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缺乏国际竞争力,也无法实现其比较优势。另一方面,非常缺乏比较优势的产业,往往较难形成和保持竞争优势,一些国家原先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由于国际比较利益关系的变化而失去竞争优势的案例,以及一些产业(尤其是传统产业)在国际转移的现象,可以证明这一点。总之,在各国产业发展中,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常常是相互依存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本质都是生产力的国际比较,所不同的是,比较优势强调的是各国不同产业之间的生产效率的比较,而竞争优势强调的则是各国相同产业之间生产效率的比较。
  入世对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将产生十分复杂和深刻的影响。从总体上说,入世有利于实现比较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比较优势强的产业可以更大规模地进入国际市场。同时,竞争优势弱的产业将受到很大压力,而竞争优势强的产业则可以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入世对我国产业的利弊归根结底取决于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我们能否在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尽快地增强竞争优势。
  由此可见,立足比较优势,发展竞争优势,是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战略。比较优势对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基础性的影响,大力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可以直接获得国际分工的利益;而竞争优势则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只有培育竞争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持续地获得国际分工的利益。而且,即使是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要培育竞争优势,国际经济合作要以比较优势为基础,但也必须以发展我们自己的竞争优势为方向,因为比较优势必须通过竞争优势才能得以实现。当然,增强竞争优势,也要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基础,即使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要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即从我国具有比较优势的环节入手,逐步向核心技术领域推进。
  增强竞争力的关键是优化产业组织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产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技术水平、管理能力、政策措施、人文因素等都对产业国际竞争力产生程度不同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但是,产业竞争力归根结底是产业组织问题,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和产业组织结构是培育和增强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决定性条件。
  产业组织的核心问题是竞争,没有竞争就没有竞争力,竞争力必须在竞争过程中形成,这是一条客观经济规律。目前,我国竞争力弱的产业大多是长期处于垄断地位的产业,或者是长期受保护的产业。所以,我国产业组织政策的着力点应是打破垄断,鼓励竞争。首先是鼓励企业间的国内竞争,然后,开放市场,进行国际竞争,这是培育和增强我国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方向。根据这一客观要求,必须鼓励各种类型企业的发展。鼓励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国内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大、中、小型企业共同发展、公平竞争。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过程,形成更具竞争力的企业群体结构。
  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途径是参与国际竞争。因此可以说,入世本身就对培育产业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当然,参与国际竞争也有一个争取和建立有效和公平的国际竞争秩序和规则的问题,没有有效和公平的国际竞争秩序和规则,即使参与国际竞争也未必有利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只有在比较公平的条件下参与国际竞争,才能保证国家安全和民族产业的生存。因此,入世并不是简单地打开国门,将民族产业无条件地抛进国际市场,同力量大大超过我们的竞争对手进行“自由竞争”和“生存斗争”。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也就没有必要为入世进行旷日持久的双边和多边谈判了。入世的实质意义不仅是推进经济开放和国际贸易自由化,而且是要争取建立一种更有效、更公平的国际竞争秩序,即公平、合理、有效的国际产业组织的体制和政策框架。
  就国内经济而言,产业组织体制和政策框架的根本问题是形成有利于企业间开展有效竞争,并能通过竞争获得最优市场绩效的市场结构。而市场结构的根本问题则是企业规模以及企业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因此,我国对外经济贸易领域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如何形成有利于我国企业同外国竞争对手进行有效和公平竞争的制度和政策环境,形成有利于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特别是跨国经营企业成长的制度和政策环境。通过构造这样的制度和政策环境,使我国企业在全面参与国际竞争中成长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群体,形成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产业经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