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从穷木匠到共和国主席——评电视剧《中原突围》中李先念的形象塑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9-29
第12版(大地·评论)
专栏:佳作推荐

  从穷木匠到共和国主席
——评电视剧《中原突围》中李先念的形象塑造
唐龙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最大难题,是人物形象塑造。电视连续剧《中原突围》中的李先念,这位共和国主席的塑造得到了广大观众的首肯,可以说是近年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的又一次成功。
  剧作者善于捕捉生活细节,对重要历史人物的灵魂进行“解码”。李先念少时曾在湖北红安乡下当过小木匠,出身贫寒,读书不多,在革命战争中逐步成为红军和新四军的高级将领。剧作者透过历史生活的云烟,把人物形象创造定位的目光落在“木匠”这一本源上。剧中的李先念身处重大历史风云的紧要关口,兼领党政军以及经济、外交重任,戎马倥偬,日理万机,处处表现出无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的大局意识。就人论史,作者正是抓住了李先念这个人物灵魂的精髓,并且通过他在木工场上轻弹墨线这一生动细节着力表现,反映他在定夺大局上的深谋远略,处事为人的圆融通透,政治品质上的忠肝义胆,特别是塑造他作为一个战略家的个性风采,可以说“李先念弹墨线”这一细节,堪称人物塑造的神来之笔,戏剧行家往往将其视为“戏眼”。出现在电视剧第一集中的这一精彩镜头,让电视观众一下子就认识了“这一个”的李先念。其后,李先念在大军突围前后与军区副政委任质斌多次谈到“木匠之道”:不在斧刨锛钺之工,而在墨线挥洒之精。这一段精彩的对白,又是对人物灵魂升华的精确注解。剧中人李先念的一举一动,包括他思考的神态,谈笑的风姿,都十分自然地凸现出战略家“李木匠”的个性神韵。
  剧作者善于表现重要历史人物的政治智慧。电视观众看到的不仅仅是木匠李先念的工农本色,还会看出李先念其人政治智慧的精妙博大。剧中李先念对多年未见面的毛泽东、刘少奇极尽忠诚,以“忘我牺牲”、“顾全大局”的行动得到了党中央的高度信任和大力支持。在处理内部关系方面,他舍己为人,忍痛含悲,善于站在对方角度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靠他的人格力量凝聚了六万大军的团结奋斗决心;在对敌斗争方面,他又软硬兼施,进退有度,既有政治家的原则立场,又有军事家的灵活手段。在一部面向大众的长篇电视剧中反映无产阶级政治家的政治智慧,关键在于把握人物身份及人物关系、语言对白的分寸尺度。《中原突围》中的李先念面对上下左右,其语言动作和神态都恰到好处,例如,在经历战略坚持、大军突围和开创陕南根据地等风雨沧桑之后回到陕北,见到毛泽东这一场戏,其表现是“略显迟钝木讷”,与他主帅中原时的儒将风采形成鲜明反差,这恰恰是剧作者的匠心独运,是符合当时特定历史条件和人物关系的应有表现。据多年跟随李先念的老前辈在看完《中原突围》后介绍,李先念的最大智慧在于“不该出口决不出口,该出手时就出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解答李先念日后成为共和国主席的历史机缘,这句话也可看作是对剧中李先念政治智慧的高度概括。
  剧作者善于通过人情世故来深化重要历史人物的性格。毫无疑问,人情世故是所有电视剧可视性的必要元素,无论什么题材,要想好看,离不开人情味。《中原突围》中的李先念,正是一个人情味特别浓的艺术形象,他身上处处洋溢着人性的光辉。对上级,对部属、对战友、对亲人、对老区群众,总是流露寻常人物的“真我”本色。剧中李先念回乡探望二姐,李先念起步与唐健告别,李先念杀马以及李先念挖野菜等若干场人情戏,都具有催人泪下的艺术感染力。李先念会见周恩来和董必武,在不同场合不同人物关系的处理上,也尽显革命家的人情味和分寸感。相对于年代久远的今天的电视观众来说,荧屏上的李先念也是可亲可敬的。正是人物本身的亲和力,使得李先念这一形象在荧屏上真正“活”了起来。也正是人物身上浓郁的人情味,拉近了领袖人物与当今观众的距离。
  纵观央视荧屏上的李先念形象,我们深深感到创作者和表演者在人物塑造方面下的苦功夫。《中原突围》的成功,首先是李先念这个全新的艺术形象给观众带来的强烈心灵震撼。(附图片)
《中原突围》剧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