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在比较中学习研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6
第6版(学术动态)
专栏:治学漫笔

  在比较中学习研究
  谢龙
  科学理论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并与其他思想理论相比较中发展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比较犹如一座桥梁,是科学理论接受实践检验、不断发展自己的必经之路。为了坚持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就要在比较中开展学习与研究。
  学习与研究某种理论,不能仅停留于对原著文本字面意义和抽象概念的理解,而要就原著中提出的实践课题将该理论与其他理论作比较,结合它们的历史背景予以评析,以具体地历史地掌握这一理论的精神实质。比如,对学习与研究马克思主义必读的《共产党宣言》,如不用比较的方法,仅依据它所制定的世界上第一个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纲领的具体内容,讨论何者具有现实意义,何者不具有现实意义,就难免陷入牵强附会的误区。而用比较的方法,将《宣言》的纲领与《宣言》所评析的封建的、小资产阶级的、保守的或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以及批判的和空想的社会主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纲领,结合它们的阶级背景和实践效应作具体的比较,则可深刻理解《宣言》中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之所以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所蕴涵的唯物史观以及旨在掌握具体真理的唯物辩证法。以此为基础,我们才能准确地掌握《宣言》富于现实意义的基本内容。
  学习与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因此要博采众长,杜绝片面性。以当前学界关注的研究热点——“全球化”问题为例。这类问题从马列原著中是找不到直接的现成答案的,加之时代主题已由“革命和战争”转为“和平与发展”,这就要求学习与研究扩大比较的范围,不能局限于与马列原著处于同一历史背景的有关思想理论相比较,而要与以“全球化”为主题的更多学派的思想理论相比较。与同一主题的各种学派的思想理论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可凸显其理论优势。在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评析各种学派的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参照、吸纳以至综合其中的合理部分,开拓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研究的新领域,这是抓住经济全球化进程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的机遇所急迫需要的。
  在比较中开展学习与研究,其方法有相互联系的三个环节:一是评析,运用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评析不同的思想理论,弄清其是非长短;二是反思,科学理论经过自我反思,明确自身的理论优势和需要强化的薄弱之处;三是创新,科学理论发挥其理论优势,综合各种思想理论之长,就时代课题开拓创新。这三个环节,依据比较的主题不同而各有侧重,其中,评析是基础,反思是关键,创新是目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