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不可低估农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6
第7版(国民经济)
专栏:经济时评

  在今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仍然是主要议题。大家的看法越来越趋于一致——
不可低估农业结构调整的难度
夏子
  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已经进行了将近3年,其成效有目共睹: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品质提高,经济作物、园艺产品面积增加,畜牧水产业发展加快,区域布局、产业分工的格局已见雏形。农业的效益和农民的收入不断提高。
  尽管结构调整成绩喜人,但是,我们也不难发现:不少地方结构调整还存在盲目性,市场信息不灵,农产品深加工能力低,城市化进程滞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民增收仍然步履艰难。
  为什么调整了3年,我们取得的进展只是初步的、阶段性的?为什么这一轮调整的难度这么大?最根本的原因是,新阶段的农业结构调整在全新的背景下展开,其内涵之丰富,任务之繁重,远远超过以前的适应性调整。
  首先,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仅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不只是在品种、面积上增增减减,而是着眼于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提高农业的竞争力;不仅要调整产品、产业和区域布局结构,而且要改革农业的运行机制和政府管理农业的方式。因此,这必然是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其次,农业和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都处在重要时期,城乡居民的收入、消费、就业结构均在变动之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支出在人们的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逐步降低。农产品消费需求增长缓慢,直接制约着农业的发展。城市就业压力的增大,乡镇企业吸纳劳动力速度的放慢,都增加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难度。改变这种现状,亦需时日。
  再次,人多地少,农村人口众多,农业生产规模小,竞争能力较差,这些都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工业化和信息化并行的时代,我们要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现代化,注定要比先行的工业化国家更加艰难。
  所有这些都说明,要解决农村的问题必须各方联动。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只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指望一下子就抱个大金娃娃。只有通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坚持不懈地抓下去,才能大见成效。
  目前所进行的结构调整,是中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一次深刻的变革,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技术层次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农业结构调整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克服急于求成和无所作为的情绪,认真贯彻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沿着我们认准的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战略性调整扎扎实实地推向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