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拒绝遗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6
第8版(大地·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拒绝遗忘
  于可训
  刘庆林同志是一位资深记者,也可以称得上是一位老报人了。他是学哲学出身,业余还从事文学创作,出版了一些散文、传记作品。这些素质综合在一个人身上,自然会使他的作品表现出一些与众不同的特征。我读他的新作《倾斜的年轮》,对这一点感受尤深。
  这部作品如果按通行的文体标准划分,可以称之为长篇纪实文学,因为其中所记,皆作者身历心受,绝无半点杜撰和虚构。这是一个早已被人们遗忘了的特殊的知识分子群体——在“文革”中毕业的六七届大学生。刘庆林的这部作品好就好在它不动声色、不事渲染地记录了作者在“文革”中的经历,让人读了如身临其境。
  刘庆林写作此书的目的当然不是要人们沉湎于“文革”的噩梦不知自拔,恰恰相反,是要人们记住“文革”的历史,避免“文革”的悲剧重新上演。写作正是拒绝遗忘的一种方式。关于这一点,刘庆林在写作本书时无疑有十分清醒自觉的意识,他说:“我记下这一切,为的是让我们的子子孙孙了解并读懂这一页历史,从中汲取经验教训……惟其如此,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这种拒绝遗忘的意识,也就使得刘庆林的这部作品摆脱了对于个人的人生遭际的喟叹,对于一己荣辱沉浮的感慨,而能站在一种可以称之为历史哲学的高度,对自己所经历过的一切,进行一种理智的批判性的审视。因而这部作品在记录事实的同时,也沉淀了作者对于“文革”的深沉的哲学思考。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作者跳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功与过、是与非的判断,也跳出了常见的人与我、友与仇的范畴,衡事量人,自有一个客观的态度,也有一种超越的眼光。因其客观,所以虽情动于中,却不让个人好恶形诸笔端;因其超越,所以虽身当其事,却不以一己利害妄加评骘,这也就使得这部作品从总体上保持了一种平实冷峻的叙事作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