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怀念吕骥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6
第8版(大地·副刊)
专栏:心香瓣

  怀念吕骥同志
傅庚辰
  1月5日清晨5时,吕骥同志走了,他是带着安静慈祥的面容走的。他是在经历了波澜壮阔的九十三年人生之路后走的。
  1948年3月,我还是一个只读过初小四年级的十二岁孩子,东北音乐工作团吸收了我,当时的团长就是吕骥同志,那年他三十八岁,已是高级干部。在我的眼里他的形象很高大,他就是革命的化身,党的形象的化身,记得一位老干部在给我们上政治课讲到要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时曾说:“你们刚参加革命,世界观的改造才刚刚开始,个人主义的东西还很多。”我想,自己虽然参加革命八年多了,但也只能算是半心半意,而团长吕骥才是真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当时人民解放战争已转入战略反攻阶段,决定中国命运的“三大战役”正在酝酿当中。吕骥同志带领刘炽、晓星同志去第四野战军一纵队深入生活,吕骥同志创作了《攻大城》,刘炽创作了《钢铁部队进行曲》(现为三十八军军歌)。这两首由晓星作词的歌曲很快成为我们文工团的上演曲目并受到好评。“五一”国际劳动节时,在哈尔滨召开了全国第六次劳动代表大会,吕骥同志领导音工团创作了《工人大合唱》等节目,组织了专场音乐会。随着辽沈战役的准备和展开,音工团在吕骥同志的带领下由北满向南满进发,在长春外围,在九台等地慰问部队,进行鼓舞士气的演出。东北全境解放后,由于新形势的需要,由鲁艺音工团一、二、三、四团和音工团五个团体合并成立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吕骥同志担任院长。那是一个规模很大的学院,设有戏剧部、音乐部、美术部、文工团、音工团等多个单位,是东北战场文艺大军的胜利会师。解放战争胜利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的东北鲁迅文艺学院可以说是人才济济、星光灿烂,集中了从延安鲁艺和东北华北各解放区来的大批革命文艺家以及原国统区到东北来的著名学者等各方面的专家。学院经常举行报告会、上大课,讲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史、政治经济学、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等基础理论课,对我们这些年轻幼稚的学生的思想进步,革命人生观、世界观、文艺观的形成,对我们人生价值取向的选择产生了重要影响。我也就是在那个时期,在不到十四岁的时候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的。不久,吕骥、张庚等一大批老干部调进北京,因为新中国就要诞生,需要他们面向全国的文艺界工作。
  吕骥同志是在革命处于低潮时期,在白色恐怖的环境下加入共产党的,他是党领导下诞生的第一个革命音乐小组的成员,后来他也是抗日救亡歌咏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参加者。他创作了许多抗日救亡歌曲,在群众中广为流传。如《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校之歌》)、《开荒》、《保卫马德里》等等。吕骥同志著述颇丰,他抗战时期为郭沫若的长诗《凤凰涅槃》写的交响大合唱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的乐论、音乐史论等许多理论文章力求把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革命音乐活动的实际相结合,都有许多独到的见解。他是我国革命音乐事业的开创者之一,是革命音乐事业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为中国的革命音乐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巨星陨落了,但他的光芒将照耀人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