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草原钢城爱心曲——包头市群众献血救助车祸重伤员王宝玲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01-27
第1版(要闻)
专栏:

  草原钢城爱心曲
——包头市群众献血救助车祸重伤员王宝玲纪实
本报记者 郅振璞
大青山举臂扼死神,黄河水扬波润心田。近三个月来,发生在美丽的草原钢城——内蒙古包头市一桩群众自愿献血救助车祸受害者王宝玲的动人故事,如巨石激浪,在广袤草原上荡漾起层层涟漪。
迎着冬日的寒风,记者在包头市街头、在出租车里、在昆都仑河边,倾听人们关心抢救王宝玲的一个个细节,一桩桩故事,感受着钢城人民那颗颗温暖炽热的爱心,似蓝天白云抚慰人间,如绕城黄河流淌不尽……
“一W·二六”早晨:十字路口紧急救助去年十月二十六日七时三十分,三十九岁的女保管员王宝玲汇入上班的骑车人流,在文化路青山商城静候绿灯。突然,“哐当”一声,她觉得背后一阵猛烈推动,眼前一黑,就连车带人被卷进一个庞然大物下面。
“出车祸了!”街头人群阵阵惊呼,围拢上来,闯入自行车道的一辆公共汽车造成一死四伤,惨不忍睹。此时,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简称二附院)骨科医生许润才上班经过现场,当即掏出手机呼叫“一一W”,几分钟后,救助车把车祸受害者全部送进二附院。
接着,四十六岁的车间主任曲林彬路过现场。他见路侧翻倒了一辆熟悉的红自行车,一盒面条撒了一地。马上到单位查人,发现少一位女工,很快打家庭电话证实:正是包头一机集团三分公司机动工具室的王宝玲。老曲难受极了,真是屋漏偏遭连阴雨:五年前,小王丈夫脑部受了工伤,如今还病休在家,她又遭此不幸!
这时,二附院迅速为车祸患者建立绿色通道。骨科副主任刘玉鹏按四个伤者轻重,分别处置:照相、检查、安排住院。
经诊断,王宝玲骨盆粉碎性骨折,下部撕裂,右膝韧带损伤,腹部肠细膜破裂,右髂外动静脉断裂,失血性休克,生命垂危!刘玉鹏和同事们决定马上进行缝合手术,急需大量O型血。他们先把库存的八百毫升O型血用上,又从包钢医院找来八百毫升O型血补充。但这只是杯水车薪,病人血压直往下滑,且不断出血。更令人焦急的是,市中心血站O型血一时断档!
阵阵电波播出:钢城儿女热血沸腾
蓝天白云相依苍穹,草原儿女血脉相通。
二十六日上午,一机集团三分公司职工们为王宝玲焦急。车间主任曲林彬一直盯在医院,分公司党委副书记江国臣正组织年轻的科级干部们上车献血,共产党员、四十三岁的技术检验室主任翟诚小跑过来说:“我是O型血,快拉我去!”这时,江国臣清点人数说:“够了,翟诚献过一次血,不要去了。”翟诚钻进车里怎么也不下来。
十一时许,二附院白衣天使们果断处置,一分一秒延续着王宝玲的生命。
围在手术室外的老百姓越来越多。他们有亲属、有同事,七嘴八舌,急着拨打熟悉的包头人民广播电台立体声文艺热线。《内蒙古晨报》记者张彩霞、雪莹正在现场采访。小张翻开电话本,说:“别急,我来。”她用手机接通金话筒获奖者李鸣。
文艺热线的年轻人热血沸腾,副台长王星铭决定特事特办,马上插播!离中午12时20分开播仅有5分钟,平时欢快的进行曲当即被换掉。当李鸣前脚走进播音室,方芳、马永红、李超、孙男等4位O型血的记者就出门赶车去献血。途中,他们听到熟悉的89.2兆赫声音是那样催人--
“听众朋友!往常播出之前,总要有段开心的笑话。但是,今天我不得不播出一条刚刚收到的不算好的消息。但愿这条消息能在今天的‘生命无限’节目里创造生命无限---今天上午,青山区发生的一起交通事故,有一位女性伤者血型是O型,二附院和中心血站O型血储备不够,病人垂危……”
  血站人头攒动:献上爱心亲情一片
  消息瞬间渗透各个角落。爱听立体声的出租车司机听到了,放学回家的少男少女们听到了,迟下班的姐妹们听到了……他们似乎看到了血泊中的王宝玲,看到了焦急的大夫。
  时间就是生命。乌兰道上的市中心血站就是生命的彼岸。
  文艺热线的女记者们拿着面包气喘吁吁地赶到二附院,医生说:“献血,快到中心血站!”王宝玲的弟弟、妹妹叫来朋友的出租车送走4个热心人。从昆都仑区的二附院到青山区的血站足足有10多公里路程。
  三分公司的同事们正在市中心血站进行体检,十二三辆出租车横七竖八地停在院子里。副站长王德祥见状,立即组织工作人员上岗。为消除初次献血者的恐惧心理,已经献过5次血的血站职工姬勇第一个献出200毫升O型血。
  抢先来到血站的“的哥”中,鲍玉龙、贺宝乐是蒙古族,程大玲、杨英是满族。住在青山区一机朝阳小区的程大玲听到“特殊的文艺热线”时,正拉着乘客。他赶紧把乘客送到目的地,再赶到血站,来回绕了10多公里才献上血,献完血他又送走两个献血者才回家。他那上高二的儿子说:“爸,您做得对。”
  献过血的女记者马永红说:“不少献血者文化并不高,填表时有的说多年不写字了,让我填;有的说‘献血就献血呗,留啥名儿啊’;我看到有位开出租车的姐姐检查完差点流泪,她直摇头‘太遗憾,没输上,血型不对’。12月1日我就要结婚了,尽管只剩5天,我也没犹豫。我家弟妹也赶去了,也因是B型血没献成。我觉得,包头人都是活雷锋……”
  排队人群中有位秀气的少女,她是包头市九中高三八班学生张晨菲。她和妈妈贾丽莎手挽着手走进血站,可惜妈妈血型不对。刚过18周岁的张晨菲献出了200毫升O型血。面对记者,她脸颊绯红:“千万别给别人说,我没想那么多,就是想救人。”在第七医院工作的妈妈回忆起来:“女儿放学回家含着泪说,妈妈赶紧去献血。我穿好衣服,带着她‘打的’就去了。”
  前后不到1个小时,从东河、昆都仑、青山三个城区涌来200多人。当合格献血者增至54人时,王德祥要求大家停下来。他们中有夫妻、有姐妹俩、有双胞胎、有武警战士、有体育专业学生……那对夫妻至今不知其名,文艺热线记者只录下了他们献血前的简短话语:“我们是来救人的,不希望别人知道。”
  热血扼住死神:伤者从噩梦中醒来
  短短一个多小时,包头人献出10800毫升O型血。红色血液保证了二附院手术正常进行。12时40分,手术台上的王宝玲测不到血压,是钢城儿女新鲜的6800毫升O型血给了她保障。
  刘玉鹏等医生走出手术室,已是当日23时30分。包头人和死神决斗了16个小时。
  幸运的王宝玲到10月28日清晨才睁开双眼。当她从长长噩梦中醒来时,激动地说:“没有这些人的热血,就没有我的第二次生命。我觉得这个社会真好!”
  1月20日一早,王宝玲年逾六旬的母亲看见记者就掉泪:“感谢大家,感谢医生。多亏大家救了我女儿宝玲啊。”王宝玲也微笑起来:“快三个月了,医生付出了辛劳,公司还派人轮流陪护。我现在非常珍惜生命。”
  医生们说,王宝玲1月23日已经扶拐下地练习行走了。
  大青山笑,黄河水歌。王宝玲发自肺腑的那句“这个社会真好”,得到无数草原儿女的赞同。包头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长董汉忠感慨地说:“包头人民自觉抢救王宝玲,是一场特殊的公民道德素质考试,说明我们市民的答卷是出色的。”
  38年前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中的姐姐,现任昆都仑区政协主席的龙梅开朗地说:“当年救羊,今天救人,包头风气好,很有人情味,发扬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昆都仑河西北侧,立着一尊高2米、宽4米的洁白雕塑。它是为纪念1985年7月20日以王振江为代表的55位包钢工人勇救落水少女而建的。王振江牺牲了,被追认为烈士;和他一起救人的54位包钢伙伴,今天的54位自愿鲜血者,共同在这个城市传播爱心。
  年逾六旬的民间文学作家柳陆动情地说:“就连我这条命,也是7年前20多个包头人自愿献血换来的。献血者是普通人却不普通,怀平常心却不平常。”
  包头是一座英雄的城,美丽的城,充满爱心的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