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用发展的新思路破解就业难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0-08
第9版(理论)
专栏: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深化对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研究

  用发展的新思路破解就业难题
  郑茂清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通过发展经济来促进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实现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于发展,坚持把发展经济作为解决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的关系,用改革发展的新思路来广开就业门路,实现社会就业的稳定增长。
  实施有利于经济与就业双增长的发展战略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紧密相关,但经济增长不完全等同于就业增长,不同的发展路径对就业的影响是不同的。我国在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战略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选择正确的增长路径,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充分就业的双重目标。
  在提高产业科技含量的同时,发挥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重视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面对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我们一方面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定不移地走科教兴国的路子,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另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价格相对便宜的比较优势,选择合理的产业技术结构政策,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和企业之间的合理组合,劳动密集型产业与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在不同地域、行业的合理分工,实现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双赢。调整经济结构需要推进技术进步,但不能因此而忽视就业问题。要积极发展具有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特别是县域经济更要把劳动密集型产业作为发展重点。
  在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的同时,加快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开辟新的就业增长点。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以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居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已经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我们必须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重要途径,把工作思路由“政府安排解决就业”转到“鼓励激发民间创业”上来,由政府统一发放饭碗转向劳动者自己创造饭碗。为此,要放开市场准入门槛,提供各种有效服务,努力改善创业环境,鼓励民间投资,鼓励劳动者自谋职业。
  在培育一批大型企业集团的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发挥其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作用。“小企业、大就业”。中小企业具有适应市场能力强、资本有机构成低、吸纳就业多等特点。有资料表明,同样的投资,小企业吸纳就业为大企业的5倍左右。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占全部企业户数的99%,在工业总产值中约占60%,实现利税约占40%,就业人数约占75%,新创造的就业机会占80%以上。中小企业不仅是经济增长的生力军,还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我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推进工业化进程,必须扶优扶强,培育一批支柱产业、骨干企业,但同时务必把发展中小企业摆到突出的位置。
  在优化产业结构中扩大就业
  我国产业结构正处于以第二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转型时期,第一产业整体上需向社会排放劳动力,第二产业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也不会增加太多的劳动力需求,扩大就业的潜力和出路在第三产业。因此,应该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增长中优化就业结构、促进就业增长。
  一是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应端正对社区就业的认识,转变人们的择业观念;开拓社区就业领域,发展各种便民利民服务、公益性服务、后勤保障服务,在创建文明社区活动中解决居民的就业问题,把社区服务业建设成城镇就业的最大亮点。
  二是大力发展旅游业。旅游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又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国际旅游组织的资料表明,1元的旅游直接收入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8元的收入,安排1个就业人员可为社会创造5个其他就业岗位。
  三是加快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步伐。在深化国有服务企业改革、放宽垄断行业市场准入的同时,创造平等的市场竞争环境,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积极推进机关、企事业单位、大专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在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实现服务业的产业化,以提高服务业竞争力,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吸引更多的下岗职工和新成长劳动力进入服务业就业。
  在扩大内需中扩大就业
  在扩大内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必须把扩大内需同增加就业结合起来,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形成扩大需求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
  一是选准投资方向,增强政府投入效应,尽量使投资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在有选择地上资本密集型项目的同时,注意投资于就业密集型或劳动密集型的城乡基础设施项目,从而既扩大投资需求,又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居民收入,启动城乡消费。为了扩大城乡居民就业、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体的收入,有效地缓解贫困,应在前几年实施农村以工代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实施城镇的以工代赈。在城市环卫、社区建设、垃圾处理、环境保护、街道建筑装饰、公共场所建设、园林绿化、防洪设施建设等领域,由政府出资购买公益性、公共服务性等就业岗位,优先安排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就业。
  二是全力启动民间投资,防止财政投资的挤出效应。政府投资重点应逐步转向公共产品、非营利性领域,在竞争性领域尽量调动民间资本(包括外资)投资的积极性。
  在深化改革中扩大就业
  当前我国就业矛盾突出的原因,不仅在于劳动力总量大、就业岗位少,还在于就业渠道不畅。扩大就业必须加快制度创新,努力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
  建立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发挥市场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彻底打破计划配置劳动力资源的陈旧体制,真正建立起以劳动者自主就业为主导、以市场调节就业为基础、以政府促进就业为动力的就业机制。第一,稳妥解决好下岗职工出中心的问题,妥善处理下岗职工劳动关系,及时接续下岗职工社会保险,通过政府的扶持鼓励,千方百计地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实现由生活保障向就业保障和失业保险转移。第二,深化国有企业用工制度改革,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用工和分配制度,解决人员“能进不能出”的问题;建立市场化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分配制度,解决工资“能多不能少”的问题。第三,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以竞争机制为基础,以价格信号为引导,实现全社会劳动力的充分流动和双向选择。第四,加强劳动者技能培训,提高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能力。应加强下岗职工转业培训,实施对青年劳动者的劳动预备制培训,全面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形成“市场引导培训,培训促进就业”的机制。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就业制度,打破劳动力流动的城乡壁垒。既要取消对农民工进城就业的限制、歧视政策,又要引导、鼓励和支持城镇有知识、有技术、有资本、会经营、善管理的劳动者,包括城镇的企业管理人员、下岗的技术人员、机关的分流人员、大中专毕业生等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乡镇企业,承包“四荒”开发,组织农产品购销,从事技术知识培训,开展各种有偿服务,从而开辟新的就业门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