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视察最好不打招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0-09
第9版(民主和法制周刊)
专栏:法治论苑

  视察最好不打招呼
  梁永刚
  今年以来,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人大常委会在组织代表视察时,一改过去预先通知、部门准备、组织视察、提出建议“四步走”的老“套路”,视察前不打招呼,视察中不沿安排好的路线走,而是临时决定视察内容和路线,直接接触基层群众,收到了好效果。
  根据宪法和法律规定,视察“一府两院”工作,是法律赋予人大代表的重要职责,也是执行代表职务的一种重要方式。眼下,不少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审议“一府两院”工作时,都要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和人大代表开展视察活动,了解被审议工作的开展情况,为会议有针对性地审议做准备。这是改变脱离实际的“关起门来听汇报,凭汇报材料审议”,注重实际与汇报相结合,提高审议质量的重要举措。但不容忽视的是,有一些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组织人大代表视察时,总是习惯于提前向被视察单位发出视察通知,详细地告诉他们视察的时间、内容、方式和地点。视察时,常常由被视察单位上级主管领导亲自陪同前往,前呼后拥,甚至动用警车开道。每到一处,先是去被视察单位安排好的地点了解点上情况,然后再听听主管部门领导的面上情况汇报。
  笔者认为,如此开展视察,虽声势浩大,引人瞩目,但却收效甚微。这样做不仅仅是把为会议审议提供全面、真实、准确信息服务的视察活动变成了走形式的“走马观花”,更重要的是无形中助长了一些单位弄虚作假、不干实事的歪风,损害了人大代表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提前打招呼至少可能有三方面弊端:首先是被视察单位不能真实提供有关情况,因其上级业务主管部门领导参与了视察,被视察单位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担心自己的考核、奖金、提拔、晋级等会受影响,因而汇报时只讲成绩,对于问题和不足闭口不谈,使视察组根本听不到基层群众的建议和意见。其次是视察组不能了解真实情况。因被视察单位提前接到了视察通知,他们可以组织人马就视察内容进行突击式的“加工”和“包装”,以应付人大视察组的视察。再次是视察的范围太狭窄,视察面小,以个别现象代替面上工作,使视察了解的情况不全面。
  视察前不打招呼,不发视察通知,随机抽样确定视察单位,临时决定视察内容和路线,不邀请被视察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领导参加,既可以防止让被视察单位牵着代表的鼻子走,又能减少上级主管部门领导陪同视察带来的负面影响,便于代表利用更多的活动空间和余地,通过少听领导汇报、多与群众座谈、多深入实地察看、个别走访、抽样调查等多种形式接触群众,力求多途径、多渠道地了解掌握全面、真实的第一手资料。笔者认为,这种轻车简从、明察暗访、“一竿子插到底”的视察方法,不仅减轻了基层单位的负担,而且还把视察真正变成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过程,值得各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借鉴和提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