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第二战场”也练兵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0-09
第8版(亚运专版)
专栏:人在釜山

  “第二战场”也练兵
  刘小明
  大型运动会的新闻报道历来被视作赛场之外的“第二战场”。釜山亚运会,各国和地区代表团总人数近万人,前来采访的记者也有8000多人,中国记者人数突破500人。
  笔者采访过前几届亚运会,然而来到新闻中心举目望着身旁的中国同行,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真多,熟悉的老面孔已经找不到几张了。这次中国代表团新人占4/5,恐怕中国记者里面“老将”数目更少。为了迎战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各新闻单位都大力培养新人,抓紧练兵。
  体育是一项大众性很强的文化活动,然而当体育记者、采访大型运动会这差事,可不是随便就能干好的。先不说跑断腿、熬红眼、吃不上饭那些苦经历,仅就亚运会上翻译运动员名字小小事例来说,它让不少年轻记者吃够了苦头。亚洲人的姓名翻译起来比欧美人复杂多了。比如汉字同一个“柳”姓,在英文拼法上中国为LIU,中国香港为LAU,而韩国队名单上写的是RYU。至于日本运动员名字的中文读音与英文读音大相径庭,更不要说泰国、阿拉伯国家选手的名字翻译起来极为绕口。如果赛前没有充分的准备,你到赛场往往就抓瞎。而能不能熟练地运用现代通信手段和设备,对于体育记者也是一项基本功考试。
  只有好好练兵,技术、业务上精益求精,才能胜任采访,而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记者,除了业务过硬外,思想政治及职业道德素质的提高也是不可缺少的。体育报道中发生过这样的事,有的记者、主持人评球,随意性大,个人感情色彩浓,根本不管舆论导向是否对头,结果引起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当然,亚运会上绝大多数中国记者都表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尽职尽责,不辞辛劳地奔波于各个赛场,新闻大厅里工作到最晚的常常是中国记者。他们满腔热情又客观及时、准确地将亚运会盛况传播给国内及全世界的受众,为增进中国与亚洲各国运动员和人民的友谊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