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阅读
  • 0回复

中非农业合作大有可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0-05
第3版(国际)
专栏:

  中非农业合作大有可为
本报记者黄培昭
  9月26日至27日,由外交部、外经贸部、农业部牵头组织的中国非洲农业投资与合作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有关部门的政府官员、省市农业职能机构的代表、大专院校学者及农恳企业专家等与会,就加强中非合作,探讨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农业合作路子集思广益,交流看法。
  此次研讨会是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后续行动的重要举措。2000年10月,中国政府倡议召开了中非合作论坛部长级会议,通过了《北京宣言》和《中非经济和社会发展合作纲领》,随后建立了相应的机制,成立了由国内21个部委组成的后续行动委员会。有关部门对此次研讨会高度重视。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外经贸部副部长魏建国和农业部副部长韩长赋等分别发表了讲话,专家学者及身居一线的农垦人员就在新形势下搞好中非农业合作的新思路、新途径献计献策。
  非洲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全非53个国家的总面积达3029万平方公里,人口近8亿,拥有世界上最重要的53种矿藏和稀有战略资源,素有“自然资源宝库”的美誉。目前非洲有耕地2亿公顷,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13%强,四季宜牧的草场约9亿公顷,水资源占世界水力资源蕴藏总量的2/5,具有较优越的农业发展条件,直到上个世纪60年代还是纯粮食出口地区。然而由于殖民统治、人口增长过快和气候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非洲在过去的40年间,粮食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仅为2%,低于每年2.8%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部分国家粮食供不应求的状况日益突出,其中44个国家不得不动用外汇在国际市场上四处购粮。为此,非洲国家普遍把发展农业,实现粮食自给,作为摆脱贫困、实现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基本国策和首要任务。今年7月非盟正式开始运作后的第一个重要行动纲领《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将农业和市场准入、基础设施、资本流动、人力资源并列为四大重点发展领域,而农业又位居第一。非洲国家对加强与我进行农业合作有着很强烈的愿望,希望借此提高其粮食生产水平和粮食产量,缓解粮食危机,但非洲绝大多数国家农业基础较差,发展农业有必要与外界合作。这为中非农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非洲成为我实施“走出去”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点地区。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国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扩大开放,我国农产品和劳动力过剩等新问题将日益凸显。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农产品进口关税逐步下调,外国农产品大量涌入在所难免,这对我国农业势必会产生冲击。因此,农业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推行有关“走出去”的改革开放战略,鼓励农场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促进我国农业的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由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与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我国一部分农业领域的科技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非常适合非洲的国情和目前的农业开发。同时,我国大部分农产品供大于求,劳动力过剩,因此对非洲农业进行投资,开发非洲资源,销售我农产品,输出我劳动力,既支持了非洲的经济建设,又可缓解我国内市场和资源相对狭小和短缺的矛盾,为我国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创汇开辟一个新的空间,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此外,通过农业合作,还可促进政治关系的发展,深化友谊,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中非互补性很强,合作势头良好,潜力巨大,前景广阔。据外经贸部统计,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已在非洲累计设立投资企业570家,双方协议投资总额11亿美元。与会者认为,过去中非经济合作只是单一的援助方式,今后应大力拓宽方式方法,应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把握和处理好政府行为与商业运作,使双方的农业投资与合作不断结出丰硕的成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