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阅读
  • 0回复

吉林森工集团寻求森工企业新生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0-14
第11版(天然林保护专页)
专栏:

  吉林森工集团
寻求森工企业新生机
  天保工程的全面实施,对森工企业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吉林天保工程的实施,使吉林森工集团木材产量从“九五”初期的168万立方米下调到2001年的105.5万立方米,降幅达37.2%,减少销售收入2.7亿元,木材生产能力闲置40%,近5万职工下岗,给集团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困难和压力。集团注重对天保政策的研究和利用,抓住并充分利用天保工程实施的有利时机,加快集团建设和发展。
  一、按工程规划有序实施,认真落实森林保护和经营措施
  1997年到2001年共调减木材产量52.8万立方米,减幅为33.4%。截至2000年末,完成天保工程造林3.5万公顷,森林抚育8.5万公顷,封山育林12万公顷,累计分流安置富余职工近2万人,较好地完成了天保工程所要求的阶段性任务。
  严格区划,分类实施。按照方案要求,严格划分禁伐区、限伐区和商品林经营区,搞好分类经营,将集团128万公顷的林业用地,分类划为生态公益林区、商品林经营区“两类三部分”:生态公益林89万公顷,占69.5%,其中,重点生态公益林33万公顷,占25.8%,一般生态公益林56万公顷,占43.7%;商品林经营区39万公顷,占30.5%。
  分流富余人员,减轻企业负担。一是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重点推进企业办后勤服务项目社会化、企业化、市场化经营。二是充分利用天保一次性安置政策,分流企业富余人员,现已安置5587人。三是利用林地承包安置下岗职工1.2万人。四是利用天保工程分类经营区划,完成了集团商品林经营区森林经营方案,构想将集团商品林经营区39万公顷林地,划为速生丰产林工业原料林基地、红松果林兼用林基地、大径级用材林基地三大林分类型,争取在5—10年内,把商品林结构调整好,使森林资源得以优化配置。五是将森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部纳入了省级社会统筹。六是加快工业原料林建设,预计今后10年营造5.5万公顷,为森工企业林产工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原料。
  二、以体制建设为重点,深化企业改革
构建母子公司体制,朝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迈进。一是健全和发挥母公司功能。总公司作为集团成员企业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主要业务转为以资本运营为主,对集团运营实行战略控股,重点抓好战略布局、资本筹集、投资决策、产品开发、信息收集传输、市场营销等方面工作,成为集团的投融资中心、产品开发中心、信息中心、市场开拓中心以及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中心。二是把集团成员企业改制成集团公司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构建母子公司体制。现有事业单位中设计院和温泉医院实行企业化管理,面向市场,实现自负盈亏。三是完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和决策体制。
  深化集团内部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确定了“上下联动、先瓤后壳、积极推进、逐步规范”的总体改制思路,调整组织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各森工局首先从资产分类、内部管理体制等内涵上着手进行改革,打破计划经济行政管理格局,按产业和产品构架与市场直接对接的组织结构。同时,向更深层次推进三项制度改革,逐步完善企业内部竞争机制。
  三、确立“四大发展战略”
天保工程的实施,是对森工企业传统体制和产业结构的重大冲击,也是森工企业实施战略调整和重组的有利时机,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以战略为统领,加快调整重组步伐。
  一是实施营林采运基础战略。建设5.5万公顷的杨树工业原料林,为林产工业发展提供原料保障;培育25.6万公顷珍贵阔叶大径级用材林,为木材精深加工提供原料;栽培6.3万公顷红松果材兼用林。整合、压缩多余的苗圃、种子园和木材生产能力,使集团整个商品林经营区实现集约化,重新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实施林产工业主导战略。集团林产工业产品基本定位在装饰装潢材料上。“十五”期间,依托上市公司,围绕建设60万立方米人造板、1000万平方米地板,使林产工业真正成为集团主导产业。三是实施资源综合开发后续战略。按照“高效益、可持续、广就业”的要求,在资源综合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加大资源综合开发力度。重点发展山野菜、果仁、食用菌、林蛙、中草药等深加工,走市场化牵动产业化进而带动基地化的路子,使资源综合开发真正成为安置富余人员、增强集团实力的后续产业。四是实施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以现有境外采伐项目为依托,拓展空间。同时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开发新产品,促进出口,占领国际市场,增强国际竞争力。抓好木材进口业务,为国内深加工提供优质原料。
  四、扩大总量,扩充增量,加快集团发展
按照跨越式发展思路,确定总量目标。总量目标:资产总额达到70亿元,年均递增6.7%;社会总产值60亿元,年均递增13%;销售收入50亿元,年均递增18%;工业总产值35亿元(不变价),年均递增17%。结构目标:木材生产、林产工业、资源综合开发比重由2000年的32∶50∶18调整到17∶55∶28。效益目标:实现利润达到2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1万元/人·年(不变价)。
  以增量带动为突破口,加快发展。按照集团定位,重点发展高档次人造板、实木复合地板和实木深加工系列产品,取得了一定的成效。1999年开始以增量带动为突破口,不断扩大增量,扩充总量,陆续建设了露水河、三岔子均质刨花板、红石中密度纤维板、北京人造板饰面材料及二次加工、大连实木复合地板、通化林化厂粉状胶等一批重点林产工业项目,为延长林产工业产业链,扩大产业规模,增强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奠定了基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