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9阅读
  • 0回复

远东纪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0-17
第3版(国际·体育)
专栏:通讯

远东纪行
本报驻俄罗斯记者吕岩松
从莫斯科到太平洋西岸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铁路线长达9288公里,往返一次差不多相当于绕地球半圈。75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区域内,到处是原始森林和野兽出没的荒地,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公里1人。夏天草木满眼绿,冬天飞雪一片白。
在远东采访,不难感受到该地区同俄罗斯欧洲部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城市里跑的大部分是日本淘汰的旧车,在乡村很难找到一座像样的教堂。俄总统驻远东联邦区代表普利科夫斯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供了这样一组材料:在本地区的10个联邦主体中,有5个联邦主体的工业生产出现负增长,其中克里亚克民族自治区第一季度下降了21.9%;今年上半年8个联邦主体的物价涨幅超过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饮用水质量问题使居民健康受到极大影响,而医务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由于生活水平低,人口外移的势头依然强劲,今年前五个月整个远东又减少了近10万居民。
远东的萧条并非始于今日。俄罗斯人开发远东的历史不过100多年,该地区始终是军工基地和原材料产地,所需轻工业品和资金均需内地提供。10年前开始的市场变革给远东带来巨大冲击。军工产品订货锐减,联邦政府无力继续提供数额巨大的补贴,远东经济发展陷入停顿状态。这一状况也曾引起莫斯科的忧虑,1996年专门颁布了远东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然而,由于问题本身的严重性以及联邦政府财政支持不足,远东的情况并未彻底改观。
在哈巴罗夫斯克(伯力),远东经济研究所所长米纳基尔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该地区远离莫斯科中心市场,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难以得到合理利用。加之气候恶劣、运输费用高昂等不利因素,远东无力在平等的条件下同京畿腹地竞争,内地市场在远东经济中所占份额已经由计划经济时期的75%下降到15%左右。另外,远东地区人口稀少,内需也不足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杆杠。由于近10年来经济结构的自然调整,远东目前已经有70%以上的产品面对外部市场,这也表明远东经济今后的发展趋势。可以说,加强国际合作特别是融入活跃的亚太经济圈对远东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行政长官伊沙耶夫和滨海边疆区副行政长官伊万诺夫代表了远东地区完全不同的两代政治家。前者来自基层企业,统辖一方已有10多年的历史,后者则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迅速崛起的年轻人。不过,他们对远东的发展前景有着共同的认识。在同记者交谈时,两位领导人都突出强调了同亚太国家特别是中国加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伊沙耶夫重视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同亚太国家在原料加工方面的合作,他还描绘了远东向中国、日本和朝鲜半岛出口能源以及作为欧亚货物运输枢纽的前景。伊万诺夫则阐述了与中国在劳务市场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并对吸引亚太国家的投资充满信心。他说,刚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投资会议表明,远东在资源等方面有优势,人们对这一地区的发展并未失去信心。
中国东北省份同俄远东之间的地区经贸合作有10多年历史,目前已颇具规模。在滨海边疆区的乌苏里斯克市,记者切实感受到了这一合作给当地经济生活带来的生机以及当地官员对中国的重视。第一副市长尼古拉耶夫的名片上印着中文,记者采访期间他始终亲自陪同。在这里,记者不仅看到了管理得井井有条的中国商品市场,还参观了一家生产木工板的俄中合资企业。尼古拉耶夫介绍说,这家企业的大部分产品出口日本。乌苏里斯克与中国伙伴共同开发第三国市场,双方的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本报莫斯科10月15日电)(附图片)
题图为俄罗斯远东纳霍德卡港。吕岩松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