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7阅读
  • 0回复

独臂撑起一片天——记“全军优秀共产党员”类成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2002-10-18
第6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独臂撑起一片天
——记“全军优秀共产党员”类成信
李杰蒋永武翟耀
一个基层军官的事迹传遍中原,震撼人心——
他两次舍生忘死救战友,失去右臂,浑身伤痕。
他以残疾之躯,在10余个岗位上皆创一流佳绩,谱写出上百个爱民佳话。
他,就是“全军优秀共产党员”、河南省军区预备役师某团装备处长类成信。
关键时刻尽显共产党员先进本色
两次舍己救战友壮举,都给类成信留下终生的“纪念”:
那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天,身为班长的类成信正带着战士执行保卫边疆的任务。突然,一发炮弹呼啸而来。他大喊一声“卧倒”,接着便扑倒在身边一个战士身上。战友得救了,他身上却留下了20多处炸伤。在医院,医生从他身上取下了18块弹片。有两块弹片,紧靠坐骨神经,至今还留在体内。为此,他荣立二等功。
10年后已当连长的类成信,一天带领全连参加上级组织的实弹战术演练,在快速通过“雷区”时,新战士王勇不慎拉着了用于显示炸点的拉火雷管。“危险!”千钧一发之际,类成信猛地跃起,冲上前去迅疾拽出雷管。就在这一瞬间,雷管爆炸了,类成信永远地失去了右手,当即昏了过去。苏醒后,见战士们都围在病床前哭泣,他强忍剧痛,笑了:“用我的一只手,换了战友的一条命,值得!”从此,他成了二等甲级伤残军人。
生死关前显出英雄本色,名利关前也显赤子情怀。1998年,类成信所在团要移防到千里之外、条件艰苦的豫西山区去组建预备役部队。领导考虑到他已在原驻地临沂市安了家,妻子要照顾双方老人,不想让他随部队走。妻子、老母劝他:你仗打了,功立了,手没了,浑身是伤,符合病退条件,何必还要去远方受苦?驻地有关部门出于对功臣的爱戴,说只要他转业,单位由他挑,职务包满意。市里一个颇有名气的企业家以高薪聘请他当名誉董事长。可类成信毫不动心,坚决要求去豫西山区。有人问他:“咋能作出这样的选择?”他答道:“因为那里艰苦。越是艰苦的地方越是要去。”
为党的形象“只增辉不抹灰”
1983年入伍,第二年就光荣入党的类成信,从入党那天起,就给自己定下一条“准则”:时时处处按“先进分子”的要求做事,一生一世为党的形象增辉。
一年夏天,驻地发生特大洪灾,类成信带领官兵昼夜护卫沂河大堤最险要地段。营区被淹,他家水深1米多,家具全漂起来了。妻子捎信让他派人帮助抢运衣物,类成信一听就火了:“眼下,洪水正威胁百万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我怎能去顾小家!”
类成信先后当过管钱管物的副连长、团后勤处副处长、管理股长、装备处长,从来是“宁花自己一百元,不乱花公家一分钱”。
一次,类成信的老营长来部队看望他,团领导在餐馆预约了一桌饭菜。“老营长是来看我的,不是来看望部队的,怎能花公家的钱?”类成信到餐馆退了预约“饭局”,只在部队伙房买了几个菜招待老营长。老营长很高兴,称赞他“当了团常委,本色仍没变”。
给党的形象抹灰的事,他坚决不干;给党的形象增辉的事,他时时处处主动去做。
他听说自己分管的预备役工作辖区里,有户老年夫妇生活艰难,就顶风冒雪,翻山越岭,步行10多公里,送去了自己的500元钱。
他看到几间石屋里的两户山民很穷,就筹措两万元,帮助办起养鸡场和石材厂,还自费为他们买来有关书籍,聘请技术指导,使两户人家年收入达4万多元,一举脱贫致富。
……
仅来到新驻地4年间,类成信就做了40多件为民造福、为党增辉的事。
与时俱进创一流业绩
类成信常说:“奉献不完全等于贡献。只有既讲奉献,又讲贡献,才无愧于共产党人的称号。”无论在什么岗位上,类成信都“以第一流的拼搏精神,干出第一流的成绩,向党交第一流的答卷”。
他当战士期间,先后11次参加上级组织的军事比武,次次夺魁;当班长,所在班是“尖子班”;当排长,所在排是“标兵排”;当连长,连队连续4年被评为“达标先进连”。
两年前,类成信担任了某预备役团的装备处长,成了团常委、领导班子成员。他在新的岗位上又开始了新的拼搏。
“以知识弥补身体的残缺。”类成信先后系统地学习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有关基础课程,研读了《装备管理学》、《高技术战争概论》等几十本专业书籍,写下了近百万字的读书笔记。
为了掌握电脑操作,一段时间里,类成信每晚都坚持练到深夜;节假日,常常一口气练10多个小时。坐的时间长了,血液循环不畅,受伤的右臂胀痛难忍,他打来一桶凉水,将右臂放在里面浸泡,以减轻疼痛,终于练就了“单手快速击键法”。
有志加有智,奉献加贡献。已顺利通过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类成信,如今不仅能自己编程序,处理数据文件,还应用自己研制成功的武器装备管理系统自动化软件,对全团装备进行管理。他带领有关人员研制成功的“直瞄火器激光模拟自动报靶装置”,解决了迫击炮实弹射击靠肉眼修正诸元的难题,获得济南军区科技进步三等奖。他指导并参与研制成功的13项革新训练器材,全部得到上级的肯定推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